第四,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必须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使整个企业具有持续学习的精神。在学习型组织中,既要求员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智慧以及不断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民营企业一定要注重将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持续发展能力。
(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团结合作形成的一种企业范围内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意识形态。它是把企业职工凝聚在一起,协调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指导人们行动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内在稳定性的反映,也是该企业职工共同心理的精神状态。
1、民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公司的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在民营企业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职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也是正确处理职工的权利和需要的问题。在重构企业精神文化过程中,做到授权和监控相结合,授权是信任,监控是关怀。职工的个人价值受到关心和信任,并且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每一个人的成功又离不开企业利益这个大的前提。
2、培养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应该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心态、意识和思想境界。在当代社会,参与、协作、奉献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值得倡导的意志和状态。职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企业也因职工的参与而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在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增进职工之间的人际交流,把协作奉献精神灌注到每一个企业成员的心目中。这样不仅使职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职工相互协作,主动为企业和社会奉献的思想意识。
3、将抽象的企业价值观用具体形式实现。企业文化并不一定是抽象的,它可以通过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文化网络来加以强化和体现。正式的方式如通过企业庆典仪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且在企业有组织的、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企业精神渗透到职工的心中,使职工理解其含义和价值,最终“习惯成自然”,企业的精神文化也就在职工们自觉的行动中体现出来了。另外,民营企业还应该利用一些非正式的文化网络来渗透和强化企业的精神文化。由于民营企业往往具有家族制的亲缘或共同创业后的非正式团体存在,这些人际关系纽带对于健康的企业精神文化的培育十分重要。只有通过适当的手段,才可以借助这些力量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形成和改良。
4、完善企业文化的内部沟通网络。
民营企业的内部沟通网络显得比较灵活、简练,而且富有人情味。沟通网络的灵活性和简练性使民营企业可以有效、迅速地在全体职工中传播和培育企业精神文化;民营企业沟通网络中所特有的人情味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维持和巩固企业的精神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七)构建高尚的经营道德
民营企业要获得良好的信誉,就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即要具备高尚的经营道德。道德在企业经营领域可以细分为质量道德、竞争道德、经营管理道德等。目前我国的产品质量现状相当令人担忧,我国的服务质量也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严重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问题,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为此,必须下大力气提高质量道德。竞争道德要求参加竞争的所有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必须合乎国家的法律。经营管理道德是指经营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应该履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包括经营管理、经营决策、商业营销、商品宣传、广告、商品贮存等领域的道德问题,也包括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其他专业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问题。市场经济中的经营道德本质上是由经营者所具有的特性及其伦理价值导向决定的。经营道德强调,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及对策6(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