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控制是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过程。预算管理的重点不在如何编制预算,而是如何以预算为中心实施控制。
预算控制包括外部控制和自我控制两种形式,外部控制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自我控制是指每一责任单位对自身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自我控制能充分发挥各级责任部门主观能动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以自我控制为主,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有序而高效地运行。
(三) 预算体系的构成
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预算体系可以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组成。
1、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等。其中销售预算是其它预算的基础,有了销售预算就可以开始编制其它如:生产预算、成本预算了。
2、投资预算是对企业的未来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的购置、改造、更新等编制的预算。投资预算不但要与销售预算相联系,反映出现有的设备投资是否能满足销售预算的要求,还要反映企业长期战略。
3、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包括现金流量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等。前述的各种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最终都会折算成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所以财务预算又称为“总预算”。
(四) 预算编制方法的分类
1、固定预算、弹性预算与滚动预算的编制。
固定预算又称为静态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来编制。我们通常做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销售预算、采购预算就属于固定预算。
弹性预算是在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预算期不同的预期活动水平编制的一种预算。一般动态的成本费用,如:管理费、生产费用和销售费用等都适宜采用这种预算。
滚动预算是一种连续编制和执行的预算,通常保持12个月期限。凡预算执行过1个月后,即根据前1月的经营成果,结合执行中发生的变化等信息,对剩余的11个月加以修订,并自动后续1个月,重新编制一年的预算。
2、用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
增量预算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成本因素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它假定前提是:(1)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必需的;(2)原有的各项开支都是合理的;(3)增加费用预算是值得的。增量预算法的缺点是:容易鼓励预算编制人员凭主观臆断按成本项目平均削减预算或只增不减。
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数据影响,一切根据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不受现有费用项目和开支水平限制;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其缺点是工作量大,编制时间较长。
(五) 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
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就是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即时控制,它实际上也是一个成本控制过程。没有过程控制,缺乏过程监督和考核,就可能出现项目费用互相挤占、乱挤成本、超预算开支等现象。
1、制定预算控制流程,严格执行预算即时控制。
预算执行流程控制包括:各责任部门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控制 ——〉管理层预算控制。预算执行过程控制首先是各部门负责人对其负责的成本费用是否超预算进行控制,它是一种自我控制形式;其次是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控制,它是一种外部控制形式。再次就是管理层对预算的控制,它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控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