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的考核不单单只是考核成本降低一项,实际考核的内容还包括材料采购成本考核,材料耗用量的考核,生产报废率的考核,单位产品产出工时的考核等等。针对不同的考核指标,需要考核的责任部门是不同的。如:材料成本的增长,它包括价格因素引起和生产耗用量因素引起。价格因素应当是由物控部门负责,所以考核的责任部门就是物控部。生产耗用量因素就要考核生产部门。
3、 人工费用的考核。
人工费用的考核不只是针对人工费用总量的考核,还包括对产品产出工时的考核。直接工人的生产效率越高,生产车间需求的直接工人人数就越少,单位产品耗用的人工成本就越低。人工费用的考核不仅只是考核一个人工成本总额,还要详细到考核直接人工效率,辅助工人占直接人工的比例等辅助指标。
4、 其它费用开支的考核。
其它费用开支的考核主要是要划分清楚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有的费用针对这个部门是可控的针对另一个部门可能是不可控的,而且影响费用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维修费,可能产生要维修的原因是事故部门,但具体参加维修的是工程部。对于减少发生维修情况,事故部门是可控的,但维修材料成本维修部门是可控的,这就要求在做费用考核时做出一个合理区分。
(七) 建立激励机制,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建立激励机制,并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不仅是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以便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在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各级员工参与预算工作,培养他们主人翁的意识,不给员工造成一种强加的感觉。
1、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给与一定股权奖励。
要使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服务于企业的利益,必须建立一种努力与收益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当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一定股份,并能通过拥有的股权分享公司的利润时,企业的利益也就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企业成功与否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企业经营较好,他们将获得较好的收益;相反,企业经营失败,他们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失。这种股权激励机制增强了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并能使他们的行为与企业的目标稳固地结合在一起。预算管理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也就更容易深入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当中,更容易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预算管理能够顺利实施。
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对企业原来的所有者会有一定顾虑,只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可以考虑推行。
2、推行绩效管理。
在企业不能实行股权激励机制的时候,推行绩效管理也是一种较好的激励管理机制。相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绩效管理不涉及股权问题,这种方法更容易让企业所有者所接受。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企业管理方法,要求将企业的战略、管理层的职责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达成一致,在管理层与员工持续的沟通与改进当中,使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层层得到落实,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可以使预算管理更深入员工主观意识当中,使企业预算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达成一致,从而使预算管理得到较好的执行。
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做好的是预算指标的分解与绩效目标的分解要有机结合。再次就是将预算考核与绩效考核结果有机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回报挂钩。对员工的回报可以是薪酬回报,如:绩效加薪,年终奖金;也可以是非薪酬回报,如:职位的提升、外派学习进修、旅游赠券等。
(八) 改进预算管理控制手段,加强计算机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是一种有效预算管理手段。如:有的ERP系统,已经可以做到将预算方案、预算指标与预算执行过程资料输入该系统,预算执行结果就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掌控。这样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较好的起到控制预算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管理者可以及时全面掌握预算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使预算的编制、控制、考核实现一体化、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整体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一个好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清晰的流程和制度、深入广泛的培训、领导强有力的决心、公司上下一致的共识。流程和制度不清晰,不可行,或者根本不存在是制度的失败;流程和制度虽然存在,但是不为人所知晓是培训的失败;流程和制度为人所知晓,但是没有得到执行是领导层的失败;流程和制度既为人所知,也为领导层所执行,但却被部分人员忽视是公司管理方面还没有达到共识。
总之,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影响力强,需要多方参与和协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计划、监督、控制等管理手段来提高员工、部门及公司运行效率,使各部门和员工的目标与公司目标达成一致,最终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不能生搬硬套、闭门造车,要分析企业自身的环境,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鼓励管理思想上的创新,才能构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体系。
引文注释:
注1、张光:《公共预算的起源与英国的崛起》,
参考文献:
1、邱闽泉、张庆:《外商投资企业预算管理操作指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2、刘永中、金才兵《预算管理一点通》,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王忠宗:《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5、吴井红:《财务预算与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有关问题探讨-以华凯公司预算管理改进为例(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