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凯公司的预算编制是以12个月为一个预算年度,在上年度10月开始按月编制下年度预算,经过总裁审批后在下年度1月份开始实施。预算执行过程中,每日的开支由财务部的预算会计负责审核。预算会计根据总裁批准的年度预算,对各部门的开支申请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存在预算超支,并在超支情况下报请总裁审批。经过财务审批,属预算内的费用开支的申请才能进行列支。每月由财务根据帐务数据编制预算差异报告,并分发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解释。
(三) 华凯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体系不建全。
华凯公司现有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错误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只不过提供一些数据而已,没有全员的参与意识。各部门没有专职负责预算的人员来跟进处理日常预算执行工作。有的部门是部门经理自己,有的部门是部门文员,随意性很大;(2)财务部只有几个专门的预算管理员,并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协调统一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财务副总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又无法做到经常性和有效率性,因为具体做事的常常是下面的部门经理或一些文员。所以中间缺少一个有权力的机构来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造成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并没有切实遵行;(3)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中的人员职责不清,一些关键性的指标没有经过有关上级部门仔细评估确定。如:直接工人人工效率、产品报废率等等。
2、 预算参与人员没有经过较系统培训。
华凯公司预算参与人员除了部门负责人外,有的是安排部门文员来跟进。这部分人员(包括部门负责人)都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问题较多,经常出现较大漏洞。比如:用工时推算工人需求人数的计算方法存在漏洞;费用归类有的归入维修费,有的归入低值易耗品开支等。而且整个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都没有一个标准规范性文件给各部门来参考执行。
3、 编制方法过于死板,过分强调一些费用预算中不重要的细节。
(1)华凯公司现有的预算基本是定期预算,即一开始就编制全年的预算,这对于营销部门编制销售预算来说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公司的产品受下游客户的需求影响较大。一般计划最近三个月的量较准确,但三个月之后的销售品种、数量就会与实际有较大出入。(2)预算编制过程中,有的编制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过于死板。如:在编制费用预算中,虽然公司采用的是零基预算法编制,但却要求各部门将未来一年内每月要用的笔、纸张用量等都要详细列出,这有些过于强调细节,这造成预算编制工作量加大,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效果甚微。(3)在预算指标的确定上有待规范,基本上是部门自己根据以往数据报出,并没有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来确定,这种做法既忽视了经济环境变化对指标的影响,又给指标的确定留下了讨价还价的空间。如:车间报废率,各产品在各工序发生的报废率都不同,但实际编制过程中,各生产部门都是按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报废率来确定就算了,给各部门的生产预算留有较大余地,生产部门有可能会有意高估报废率,从而有利于其业绩评价,为本部门的生产预算考核留有较大空间。
4、 预算管理制度流程不清晰,有待规范。
(1)华凯公司预算控制流程上缺乏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规章制度来对预算控制执行加以规范,使得预算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标准,从而影响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如:费用开支是否超出预算,可能因为费用归类问题,之前预算到其它科目,而财务审核又归入另一科目,以致造成有一部份项目出现超预算开支,而另外一些项目却有预算无开支。(2)财务部在审核预算时,因为没有权限,超支无论大小、类型都要呈报给财务副总审批。有的采购可能因为是生产急需,部门领导就直接拿去给总裁批了就执行。这就造成预算监控、预算调整十分混乱。(3)预算编制流程中,针对有些特殊费用没有清晰规范。如:工程部为生产部经常要进行一些维修和改造工作。这部分费用工程部说应由生产部来编制,原因是该费用是由生产部产生。而生产部却说应由工程部来编制,原因是维修材料,工时等成本只有工程部知道,这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责。
5、 预算管理信息反馈不及时,预算执行过程不能及时有效监控。
这主要体现在(1)部门在超预算时,部门自己还不知道,要等到财务审核时才发现。有的预算项目可能要等到月末财务完成结帐工作,并编制完差异报告后才知道预算执行结果。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公司管理层只有通过最后差异评价报告才能获得关于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信息,但这已是事后的信息,由此进行的改进也只能是事后补救。因此,信息反馈机制的存在是有效控制预算的前提。(2)在出现超预算时,全部都要报财务副总审批,没有制定有效的预算控制权限,降低了预算执行的效率。(3)部门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只有财务部门各上级部门等外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没有做到全员自我来进行预算控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