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企业文化,我们还是从精神方面和制度方面及物质方面来适应变化的竞争环境。但在发展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旋律,二十世纪末最成功企业是学习性企业,它不仅具有最佳业绩,最强竞争力,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地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其管理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感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于人的知识水平,经验的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习将会永远是对企业探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而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地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注重于人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成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因此,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要把主要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才工程的建设。而在提倡绿色发展的今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和谐发展为策略建设的企业文化,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更能把握住各种利益群体的心态,及时的调整各种战略和决策,于时俱进的发展企业文化,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动力。
(二) 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策略
和谐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永久主题,要想实现和谐发展,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就要把握住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的“三和”的策略。
(1).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而受社会文化的熏陶形成的企业文化更是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的范畴。尽管中国经历了诸多的变革和进步,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依然深深的根植于人们的思想领地,刨去了封建、迷信的文化信条后,依旧约束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市场经济巨大的活力,同时使得社会中许多的观念也迅速的改变。企业在这种环境之中,要使自己也融于社会文化之中,不仅在规章制度上体现现代化的管理,同时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更应遵循于时代所赋予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环境,并与时代共步伐。
尽管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在崇尚西方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有很多不道德的行为和行规,但企业要生存就要融于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之中,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在对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尽量的要合情合理,符合社会文化运行的客观规律,中国人历来讲究和气生财,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与社会和谐发展,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性原则。
(2).企业与自然的和谐
以“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为行为指针的工业文明在造就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因为人以自然为征服对象和索取对象,很少注意自然资源的养护和再生,牺牲环境求得发展,并使经济活动规模超过环境和寓于环境中的自然资源的承受程序,已带来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空气和水被带大规模污染,不可再生资源过量消耗,森林破坏、沙漠化蔓延、全球温度变暖、耕地缩小等,概言之,现代人类正在榨取、掠夺自然,为了眼前的利益,人们正在迅速的“透支”子孙后代享有的资源份额,并破坏着我们目前唯一可居住的星球的环境,这无异剥夺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这就是我们的生态危机。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善待自然。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否则,自然的铁拳必将给予人类更猛烈无情的报复,自然灾害的频繁爆发,恶性疾病的无情袭击,无时不在警告人类破坏自然和谐发展的后果。在日益关注环保的今天,将与自然的和谐融于战略决策中,在企业运作中充分实现绿色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是企业赢得客户,赢得利润,赢得天下的保证。
(3).企业与员工的和谐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现代社会,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的观念,已广泛为东西方管理界的人做接受。而从本质上讲,倡导以人为本历来是东方管理哲学的专利。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主的管理,从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是西方管理理念的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变后才实现的。而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精神的积淀早就关注到这点,并已身体力行了的。
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注重人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也应该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中国的文化,历来讲究“人学”,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和中国文化生命的智慧。而人学中的精髓就是“和谐”,孔子讲“和为贵”,老子讲“知和曰常”,都是体现着和谐的概念。去糟留精的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中,当引进的科学管理中非人性的管理体制所遭受到的中国文化的抵御后,特别是产生的文化精神危机,这都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的开始青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为人之道,弘扬群体观念和爱国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弘扬天人和谐思想,提高辨证思维水平,等等,来弘扬中华传统的价值观的合理思想,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品质、协调性精神品质和超越性精神品质,增强员工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反省力量,提高员工的精神素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