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西方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西化,使得对于工作人的态度从以前的主人翁迅速的变成了人力资源利用。人们工作是建立在了经济利益上,特别是有的企业,即要求员工改变观念,灌输员工来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同时还要求员工时常的无偿奉献,而员工抱着一种有朝一日受到领导的青睐的思想,甘愿的被压榨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是西方管理理念已抛弃的弃儿,但却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青睐,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尽管改革的道路是坎坷和荆棘的,而且,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管理体制有些混乱,为了生存,人们可以在企业的苛政下苟延残喘,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积淀,必将有朝一日回爆发出来,毕竟,中国的社会环境不是西方的社会环境,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与法制观念都不同于西方,所以,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的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时一定要符合中国的人文环境,对员工更要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的和谐发展。所以,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企业战略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局面的必须保证。
五. 结论
总之,要使一个企业团结成一个整体,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 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更要有积极和谐的优秀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建设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更将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前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竞争中,在中国传承的几千年的内部文化氛围中,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要力争建立以融会中国几千年人文精神、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任志侬:《引领卓越.用先进文化统领企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方克立 郭少棠 王俊义:《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3.苏东水:《东方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日第1版
4.黎群:《企业文化建设100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