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其实施过程都必须通过教学这一环节实现。高等院校管理学院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21 世纪管理人才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言传身教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教师不仅要精心传授学生以公共管理学知识,更应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表帅的作用,在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注重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中老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传统美德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在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知识,扩充现代文明的新内容。对青年教师搞好“传、帮、带”,并创造条件行专门培训,逐步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同时为确保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注重增加综合素质教育考核的指标,如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兴趣爱好、专长等,以保证青年教师的高素质,为造就21 世纪公共管理的中坚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校园精神文明,营造素质教育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它是一种示范、教化和熏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作用。所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氛围,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又一个基本途径。具体做法主要有: ①组织办好各种学生社团,举办各种文学、艺术等活动,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②围绕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开设系列讲座,举办各种类型人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素养。③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开列出大学生必读书目,逐步形成读书活动制度,以扩充学生知识,陶冶情趣。④组织开展与全面素质教育有关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⑤有计划地组织、邀请一些先进人物、知名教授到校做有关人生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演出、报告,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⑥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校园人物景点建设。如历代名人塑像,各种体现人文科学主题的雕塑、建筑等,既可美化校园,又可从中间接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五)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强化和改进公共管理教育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公共管理科学理论,它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实践之外的玄思遐想,也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的逻辑,而是深铸在人类社会实践之中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体系。要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掌握公共管理学的真谛,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实践。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注3)
当代的青年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很少接触社会,缺乏对社会系统而正确的分析和了解因此,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具体生动的事实教育他们,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国情、乡情、民情的了解,加深他们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具体认识,使他们产生与国家、社会、人民命运息息相通的真实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观念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或不相符时,便会促进他们进行新的思考。不要在学校里一味地坐而论道评头论足,要在实践中增强他们对公共管理实践的认识,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作风,使他们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进“知”和“行”的统一。通过国情考察、科技服务、扶贫支教等社会实践形式,不仅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而且使他们在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智力、技术优势,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好事,这样既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又服务于社会。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广大青年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四个统一”,即: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六) 完善自我教育机制,培养学习能力。
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主发展的余地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善自我教育机制的条件。要合理安排时间结构、内容结构、过程结构,使个性在空间中强化,知识在过程中升华,能力在发展中提高。营造发展创造教育的环境,教育者应侧重从时间和空间、硬环境和软环境等方面加以设计,其键是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时间上,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权利,以获得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空间上,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活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载体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舞台,使其在开放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硬环境建设上,要积极推进以教育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现代化进程,为学生获得和运用信息资源提供先进的手段,充分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创造性得以发挥的新领域;在软环境建设上 ,则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良好环境。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