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的民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知法守法,并具有对错误观念和现象进行辨别和抵制的能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做到这一点,公共事业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
2、为人民谋福利
为人民谋福利这一素质要求是主要是着眼于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应以全体人民福利为己任,要有以天下为公、以天下人民为先的精神和思想素质,摒弃个人功利主义心态,在处理任何与人民有关的事情时都应将为人民谋福利放在第一位。
3、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现代中国年青一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生活在一个物质较为优越的社会环境中,但在精神上却渐渐进入“荒漠化”时代——没有远大的生活目标、没有激人奋进的人生理想,只求衣食无忧、碌碌无为渡过一生。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应首先认识到当代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并从自己做起,树立明确的人生追求和理想。而这一切首先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心怀人民的人,才会有一种为社会进步、为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4、要有豁达的胸怀
要有豁达的胸怀,是指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必须能够树立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心胸狭窄、缺乏容人雅量的人是不可能全心为人民服务,不可能管理好整个社会的公共事业建设的。
(二)知识素质
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只有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才能既适应社会广泛需要,又适应社会特殊需要,奠定自身在该领域成为专门人才及专家的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
公共事业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它日益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政府和教育领域所重视的学科。公共事业管理已经不再是一门仅凭个人能力来进行管理的艺术,而成为一门有规律可循、具有相当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的学科。因而,在现代社会,要想成功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已经必不可少。而具备相当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正是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基本知识素养。
主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财政,公共项目分析,政府理论与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行政法等。
2、社会科学知识
公共事业管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进行管理的学科,因而,要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已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对社会的起源、发展、运行规律与模式、构成因素、社会结构等有很好的了解,从而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这对于社会管理者是必不可少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