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知识
面对复杂的社会系统,公共事业管理者必须掌握大量的管理知识。因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管理知识。
(三)能力素质
公共事业管理者能力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指的是管理者对某一特殊活动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包括运用专业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一个合格的公共事业管理者应当能够熟练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和研究方法,能够操作电子计算机和熟练运用电子信息系统等。
2、人事组织能力
社会是人的集合,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进行的。公共事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人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畴管理,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一种良好的资源共享、互助互进的和谐环境。因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要组织起人们团结一致的合作活动,带领一定数量的下属去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者具备较强的人事组织能力。公共事业管理者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荐才之好、求才之渴、用才之法、容才之怀及护才之胆。
3、思维创新能力
思维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各种创造性思维过程之中。所谓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产生各种有用、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想的认识过程。创造性思维主要存在于认识的高级理性加工阶段,它直指事物的本质,重新构建观念模型。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认识能力,批判性考察现实,从而达到创造性的结果。
(四)体格素质和心理素质
1、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体魄是人们实现理想的根本,没有健康的体魄常常会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因此,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要想施展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就必须注意身体的健康,加强体育锻炼。
2、健全的心理
随着社会资源的逐渐衰竭,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们为了在社会中生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许多人无法很好地调节自己适应压力,心理慢慢变得脱离正常。公共管理专业的人才将来是要管理整个社会运行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健全的心理,这样才能引领整个社会朝向健康、美发的方向发展。
(五)法律素质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所具有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因素。它不仅包含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律意识,还包括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全民法律素质提高的关键,我们必须把法律素质的培养放在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对公民来说,法律素质的构成是了解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用法途径。而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而言,就是应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可这样表述: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通晓必要的用法途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