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地区大量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这种现象我们通常形象的比喻为“孔雀东南飞”。钢铁、石油化工及其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等地区。在这些地区的企业中聚集着大量的优秀人才。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加上良好的环境和用人机制,中高级人才在这里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企业。由于收入差距异常明显,一位在西部国有企业工作的技术人员薪资待遇大约是1000元左右,而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工作,可能是其收入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因此,人才大量流失已成为影响西部等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从行业上看,国有工矿业、制造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才大量流向商贸业和高科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金融、信息和其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加入。其中那些既懂金融又懂法律,既懂国际贸易又懂英语的人才将大为走俏并成为争夺对象。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脑力化的新趋势。由于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国有企业又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机制,而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
4、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去向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每年我国都要吸引大
量的外资,而外商巨额投资资金需要大量人才为其经营,加上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所需人才种类也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高。如摩托罗拉中国公司1997年—1998年雇员有1.5万人,其中中方雇员1.47万人,外方雇员近300人。到1999年,摩托罗拉加快了高级经理和技术人员本土化的过程,中方人员所占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57%提高到80%,大事业部经理所占的比重也从30%提高到45%。(注4)像摩托罗拉公司一样的许多外资企业,凭借在待遇、管理及技术上的优势,他们能给予员工更高的薪资待遇,能提供更好的创业和培训机会。刚走出校门缺乏实践经验、尚不具备独当一面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于是自然就想到了国有企业的人才资源。从发展趋势看,国有企业的优秀人才则更多的流向外商独资企业。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医药生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外语等与国际经贸、高科技产业接轨的专业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造成的影响
人力是一种资源,人才是一种宝贵资源。人才流失无疑是企业宝贵资源的流失,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人才流失到底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就此笔者对目前的工作单位上海市锦江航运有限公司(简称锦江航运)近几年人才流失的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国际集装箱船舶运输业务,现有员工9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7人,管理人员126人,其余为生产工人和后勤服务人员。根据统计仅2000年-2004年五年的时间,就有65位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具体数据如下表格:
锦江航运技术人才流失数据表(数据提供来源:锦江航运人力资源部)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合计
流失人数 12 18 12 15 8 65
平均工作年限(年) 5 4 4.5 5 4
平均人工成本(万元/人年) 3.5 3.6 3.8 4.2 4.4
人工成本(万元) 210 259.2 205.2 315 140.8 1130.2
培训费用(万元) 14.8 21.2 11.9 16.5 10.4 74.8
人才成本(万元) 224.8 280.4 217.1 331.5 151.2 1205
人才成长期(年) 5.5 5.5 5.5 5.5 5.5
人才重置成本(万元) 238.8 293.2 240.6 350.3 177.6 1300.5
无形资产损失(万元) 1100 1100
合计(万元) 3605.5
通过调查和分析,人才流失主要给企业造成以下几方面的损失和影响。
1、人才的投入成本和人才重置成本都大幅增加。人才投入成本是指人才在成长期内企业为其付出的人工成本、培训费用等各项成本之和。人才在成长期内都要对人才进行培养,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如果人才对企业的直接回报小而贡献的时间又短于企业的培养期,对企业来说损失会很大。从表格可以看出,离职员工工作年限均小于人才成长期,对于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公司只有投入,他们的流失造成公司人才成本损失共1205万元。为弥补人才流失所造成的职位空缺,企业需要再次支付大笔的招聘培训费用,重新投入成本培养人才,该成本为人才重置成本。一般高于原来损失的人才成本,因此公司又将投入1300.5万元的人才重置成本。给企业的资金运转带来一定压力,劳动成本也大大增加,造成企业负担加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