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国内大力发展物流业的进程中,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有业内人士分析,超市有可能成为物流资源整合的平台。作为全球零售业的旗舰,它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购物方式和经营理念。近几年又出现了大型超市、综合超市、便利店等成熟的业态模式,对传统的百货商店、食杂店造成生存压力。自上个世纪90年代,超市在中国开始扎根发芽,与此同时,国外大型连锁超市也开始进驻中国市场,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许多国内大超市难逃倒闭之命运。中小超市更是在大波大浪中挣扎。面对竞争,国内商家除意识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技术的落后外,也注意到超市物流在竞争中的强大优势。本文就对沈阳家乐家超市的物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来说明国内中小超市应该如何提高物流意识,增强竞争能力。
[关键字] 连锁经营 连锁超市 超市物流
[正文]
一。超市背景分析
(一)国内连锁超市的经营现状
1.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被称为“现代商业的第二次革命”。自90年代初成为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这种经营模式可追溯到美国,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由于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很快就成为一种既成功又成熟的经营体系,也成为同行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流通体制的改革和提高商品的现代化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中国以来,便迅速地发展。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以平均75%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衡量区域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方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
2. 国内连锁超市的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的主力业态模式是超市。目前,国外大型连锁超市可以在中国直接投资经营,开始与本土超市展开激烈竞争。本土超市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销售模式,向着实现超市物流信息化的方向努力。但是,本土超市频频倒闭的现象确实也反映出我们在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盲目求大,无规模效益。超市的进入门槛比较低,都知道“租两层楼,聘一帮人,先卖东西后结账”是超市典型的经营方式。许多国内超市为了争做本地区,本行业的“老大”,一味地在地盘上扩张,求“大”的同时却忽略了求“强”。超市本身是个微利行业。按国际惯例,连锁总店要开到14家分店,而且每个分店面积要达到400㎡时才会有规模效益。国内超市扩张速度虽然很快,地理分布却极不均匀,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分店营业面积达到400㎡的连锁店数量也较少。这种情形下,使得市场的前期调研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影响了本土的盈利。而且,相当一部分超市的扩张是借拖欠供应商货款来达到目的的。高额的负债经营也为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
(2)同质化现象严重。今天的超市进入了同质化时代。各家超市,不论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经营的商品类别、品质相差无几。促销策略也是如出一辙,都学会了“打折”“特价”“平价”“会员积分”“凭收银小票兑奖”等等。超市是个舶来品,需要借鉴一些成功的经营模式,但不要完全克隆复制。连锁超市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经营理念和自己的品牌,而且还要进行品牌文化营销。
(3)忽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国内本土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一直不融洽。一方面源于供应商进入超市的门槛不断增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引起信用危机。随着连锁店的发展,商品残损率和退换率也在增高,所以供应商对本土超市的价格策略和供货条款也越来越苛刻,从而制约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发展。 沈阳家乐家超市的物流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