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复合系统,它既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又是一种价值观和信念,它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和行为方式的辩证统一”(萧聚武,1996)。而且企业文化一定是在企业员工长期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交往范式、价值观体系,而且它一定是与企业经营绩效挂钩,有助于企业的成长才被认可的。但是在一些私营企业内部个人权威主义太重,实行家长制管理,永远是老板说了算,领导人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以我为真理、以我为中心”,关键人才往往感觉到在私营企业里面自己的人格和专业意见得不到尊重,心情压抑;其次是管理方式上有问题,往往对下属能力不信任,不授权或授权不足,关键人才像被上了绑一样,只能做执行者,感受可想而知;另外,企业中人情风盛行,拉帮结派,是非不明,企业精神模糊,企业目标单一;企业诚信意识不高,为获取利润,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惟利是图、违法经营、偷税漏税、黑金政治等在私营企业中相当普遍;再次,在员工的上下沟通上由于企业文化的限制,导致员工之间的沟通出现鸿沟,不能形成统一的范式或价值观,更不用说形成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了。因此私营企业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适应企业二次创业的要求,就必须建立引进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的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尊重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策略
(一)应建立物质精神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Peters)就曾指出“(注1)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进行有效的物质利益激励。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私营企业中可实行员工持股制,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员工们自觉地关心企业的经营决策,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为企业获取最佳效益贡献力量。在经济尚不发达地区或因农村打工者偏多而导致员工素质不高的私营企业中应实行单位产品工资制,让员工能直观自身劳动所得。
其二,要注重感染性的情感激励。现代管理学认为开发人的潜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感情投资”,强调管理必须尊重入的本性,要有“人情味”。私营企业家要注重多关心下属、多关怀员工.在他们遇到挫折时要给以诚心诚意的同情与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切实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注2)现代西方管理学就强调,一个成功的管理者20%靠的是他的工作能力,80%靠的是他人际关系的能力。
其三,私营企业应遵循市场竞争法则实行末位淘汰制。任何事物都有正负两面,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正面激励的同时也需适当的负面约束。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优秀的给予奖励、提升,最差的应予以淘汰,这样佼佼者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求进取的碌碌无为者最终只能被淘汰,从而促使私营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断升级换代,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建立公平明确的薪酬与绩效考核机制,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浅论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及调整策略(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