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整个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关键,中国监管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大部分都与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关,说明政府监管部门对此的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也是学术界众人关注的热点,该文试图从分析揭示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信息披露制度入手,结合对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介绍,对比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及监管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
【正文】: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大张旗鼓地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全面整合与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改革的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期间最重大的突破之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超过GDP的40%,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之一,截止2003年6月止,我国证券市场己有1250家公司上市,深沪两市总计开户人数达7067.58万户,累计筹集资金9141.43亿元人民币,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要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充分、及时而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正是实践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监管的需求也随之产生,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成为国务院授权监管全国证券行业的主管部门,依法对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监管。自此,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且逐步完善的过程,证券监管经验也日益丰富,逐步明确了信息披露制度在证券监管中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市场参加者对证券监管的核心一一信息披露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认同的过程。信息披露制度是现代证券监管的核心内容,它贯穿着证券发行、流通的全过程,是资本市场产生与发展的伴生物,它是资本市场的内在要求。随着股票市场上的黑幕被一桩桩揭露出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现,严重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权益,动摇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如何克服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弊端,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维护良好的证券市场秩序,成为我国证券行业及监管部门,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巫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概述
(一)定义
信息披露制度,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它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
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法“三公”原则中“公开原则”的具体要求和反映,也是证券监管的重要方式,美国的Louis D.Brandeis在其著作“Other People’s Money & How the Bankers Use It”(1933)中提到“公开原则被推崇为医治社会和企业弊病的良药。犹如太阳,是最佳的消毒剂;犹如电灯,是最有效的警察”。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了交易的安全,维护着投资者的信心,也维持了证券市场的稳定秩序。
(二)起源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证券市场特性与上市公司特性在证券法律制度上的反映。世界各国证券立法莫不将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披露作为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信息披露制度源于英国和美国。
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导致了1720年“诈欺防止法案”(Bubble Act of 1720)的出台,而后1844年英国合股公司法(The Joint Stock Companies Act 1844)中关于“招股说明书”(Prospectus)的规定,首次确立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mpulsory Disclosure)。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