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一直是困扰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私营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人才难求、人才难留,在岗员工缺乏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是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私营企业混乱的内部管理、不完善与不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落后的企业文化而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应建立物质精神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具体指出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关键词】:私营企业、激励机制、现状、调整策略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以其惊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才干一步步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起步晚,基础差,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私营企业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的私营企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众多私营企业在依靠其灵活机制不断取得效益、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问题就是一个常常让企业领导层感到棘手的问题。许多私营企业因此而面临着人才危机,企业内部缺乏活力,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私营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就成为我国私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私营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并对建立有效的私营企业员激励机制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现状
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私营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观念均制约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在私营企业中,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混乱、内部资源(如资金、产品、销售渠道、品牌等)匮乏、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工作压力过大,缺乏职业安全感,个别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等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企业中关键人才的流失和在岗员工的散漫懈怠、效率低下、缺乏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据最近的《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私营企业普通雇员的年流动率高达50%左右,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也有20%的人跳槽。一些生产企业的人才流失率竟达到70%,私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最长的也不过5年。有许多私营企业由于找不到好员工,企业的宏图远景没有足够的支撑,战略部署也不能很好地执行。同时,过高的人员流动率,还导致了企业的成长缓慢、经验缺乏积累乃至发展后劲不足。那些品牌响亮、待遇优厚、管理规范、发育成熟的外企、国企,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的眼球,吸引拔尖的人才。而发展中的私营企业即便是做出种种承诺的姿态,但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自然是逊色不少。这种“人才难求、人才难留”的状况,直接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资源积累的速度。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问题一: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私营企业是家族式管理,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较远。 浅论私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及调整策略(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