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恶性竞争。近几年,经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和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温州打火机出口的恶性竞争情况已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打火机属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技术含量较低,小作坊的形式即可进行生产。同时,由于打火机生产厂家众多,为争夺客户,极易出现恶性竞争。由此带来的一是竞相压价销售;一些业主不顾产品质量,使部门打火机质量参差不齐。以致全行业受损,并最终导致国际贸易纠纷。
(2)知名品牌少。温州打火机行业虽然拥有大虎、东方、超灵、日田等一批可圈可点的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出口的打火机仍然是中性包装或是定牌生产为主。即便是最好的品牌,一只打火机零售价一般为30-200元不等,但国外一只名牌打火机的卖价高达几十美元甚至几百美元,为温州打火机的10倍。另外,一些较知名企业还普遍存在有定牌生产的现象,即由本地厂家生产,国外著名品牌商家贴上一个商标,价格即成倍提高,一直在为国外企业树品牌。
(3)市场优势问题。2004年温州打火机虽然销往100多个国家,但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值在几十万美元,超过1000万美元的只有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尚没有形成绝对市场优势。
总之,就中国金属打火机而言,其低价竞争力已经无与伦比,且产品竞争力的上升也已没有多大问题,生产高档的打火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但是,由于独立的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缺乏、品牌建设滞后、产品社会形象欠佳、组织竞争力也较弱,所以其综合国际竞争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提升我国打火机产品竞争力的途径
提升我国打火机产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提升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市场信誉,企业文化,技术创新能力,人的凝集力和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2)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企业可以用来生产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另一种资源;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充分条件;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被人为完全掌握。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以温州为代表的中国金属打火机的产品正依靠其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和不断提高的产品竞争力,已逐步占领了世界各主要市场。其中温州金属打火机已经占领了世界市场的70%。但是,中国的金属打火机产品的渠道、品牌、形象和组织等其他竞争力却有待提高,而这些高层次的竞争力现在越来越成为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还有待在制度安排方面予以支持,即不仅要求企业、行业和政府三者共同协作,而且要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市场竞争规则,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积极有效地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1.从企业层面看,要在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首先要提高渠道建构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形成多层次的竞争能力。浙江宁波新海公司比较重视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先后投资1500万元用于研发、嫁接国际优势技术,引进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同时,聘请国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加快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质量标准的新产品,并把研发重点放在CR法规的破译攻关上。1999年,新海与浙江大学成立了电气研发中心,并成功研制出5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带CR装置的打火机。温州金属打火机的发展历史表明,温州人以其特有的聪明和智慧,通过技术创新,逐渐掌握了铂金丝、高压陶瓷电子和压铸生产技术,从而逐步击败了韩国、台湾、日本等生产厂家。但是,到目前为止,其所形成的却基本是同一层面的低价竞争能力。为此,不仅需要企业不断努力,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品牌的塑造能力和营销网络建构能力,同时在品牌塑造的同时,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形象。
2.从行业层面看,除了行业内部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促进产品差异性形成外,还需要在国际竞争中积极提高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维护行业共同的利益。尤其是积极提高利用WTO有关规则和相关国际法律手段,维护行业公共利益的能力。
3.从政府层面看,除了从地方政府层面上,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发展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强市场秩序管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外,还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积极为企业收集和提供各国的政策信息和动态,并尽快通知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 ,以便能及时组织有效的集体行动,防止有损该行业国家利益的政策出台。当企业和行业遭遇到非法行为侵扰的时候,还要积极帮助行业和企业寻求有效的法律保护,必要的时候,利用国家的权威和力量,与各国展开斡旋和谈判,维护民族企业的利益。
4.要积极应对欧盟和德国技术壁垒,正视我国与欧盟国家在技术标准领域的差距,积极有效地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1)促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加快建立国家的技术标准体系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的技术标准整体性不强,科研工作与标准制定缺乏有机联系,导致标准的适用性较差。目前,我国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界限不清,行业标准间出现交叉或相互矛盾。而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标准化工作也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些问题亟待通过改革和机制创新加以改进,以适用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来自于技术标准的挑战。当前,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让国内生产企业通过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制定出台健全、完善的有关产品技术标准、质检、包装等方面的法规,为本国出口产品提供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权威技术标准。同时努力将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置入国际标准,以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通过相关权威认证评定机构,为打火机等产品扩大出口保驾护航。
(2)政府部门,特别是驻外经商机构应积极为企业创造公平贸易环境面对欧盟形式多样的技术壁垒。我外经贸主管部门,特别是驻外经商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对欧盟及其成员国制订和实施的各类影响我对欧出口的措施保持高度警觉,积极主动地收集和掌握欧盟对外,特别是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正在实施或拟定中的与贸易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建立和完善贸易壁垒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在获知欧盟的贸易法规和有关标准的变化后,要迅速有效地评估该变化对我有关产业和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是否符合多边贸易规则,同时告知国内产业,适时采取调整和适应措施。我们要依据WT0规则,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打掉不合理的限制。因为某一项具体贸易法规或标准对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角度看,可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影响不大,但如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或从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角度看,该项措施则可能构成一项贸易壁垒,对我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有关政府部门和驻外经商机构应增强全局意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提高分析和鉴别能力,形成合力,快速应对,这是冲破国外贸易壁垒的重要前提。
(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单纯以价格竞争力作为中国企业驰骋国际市场利器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形势下要求我国打火机行业从单纯的市场(或价格)竞争向更深层次的竞争, 积极树立正面形象,有机构建价值体系与价值网络, 以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参与竞争的基础资源与能力,谋求行业整体竞争优势,进而奠定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2002年温州行业协会成功应对欧盟CR法规的这场行动,是我国打火机行业组织竞争力、形象竞争力略显雏形的成功案例,但是从我国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部分产业已在国际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产品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相当份额。这些产业应高度重视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用国际标准维护自身合理权益。尚无实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企业则应有专人来了解出口对象国市场法规和标准,随时跟踪有关动态,把产品检验、认证等工作做在前面,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 语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产品不仅包括构成其核心功能相关的物质本身,还包括不构成其有机组成部分,但与客户购买该产品利益紧密相关的延伸部分。同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除了产品竞争力、价格竞争力、渠道竞争力、促销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外,还应该包括不与产品构成相关联,但是与企业发展长远相关的形象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尤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除了企业要积极提高产品和价格竞争力外,还要积极提高包括渠道竞争力、促销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同时提升产品形象,增强形象竞争力。同时提高该行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组织竞争力。渠道竞争力、促销竞争力、品牌竞争力。
本文以我国金属打火机生产较为集中的浙江温州市为案例,结合大量的数据实证分析并评价温州金属打火机的出口竞争力,结论是我国金属打火机仅具有浅层次的价格竞争力,而缺乏优势的深层次竞争力,比如在销售渠道、促销技巧、售后服务、品牌特点等方面表现出很大不足,此外在国际形象竞争力、组织竞争力等软性竞争力方面仍有待改进。最后,本文提出要增强我国金属打火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即除了依赖于企业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的渠道、促销和品牌竞争力外,还需要外部的制度性支持,例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应该增强协作,通过提升我国金属打火机的国际形象和组织竞争力,应对剧烈的国际竞争。
伴随着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中低档工业品的制造工厂,利润空间的“微笑曲线”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弱化,普遍存在于国内的各个产业,这对我国的微观企业和宏观政府来讲,都意味着长期经济福利的巨大损失,从这点来考察,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的其他相关产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高亚,温州打火机:一个关于财富的经典传奇[J],温州人,2001年11月.
金培,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 [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林俐,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延续与维持[J],学术研究,2003(2)。
杨保军,温州打火机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关于提高我国打火机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以温州金属打火机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