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从短缺经济走向买方市场,不少商品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面对国内生产能力过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严峻局势,企业进一步突破以本国为依托从事生产和经营的模式,走出国门,实施跨国投资战略,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争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同时,又存在着某些资源短缺的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国内自然资源有限引起的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向更广的范围延伸和更大的空间扩展,通过境外投资的有效方式,利用国外资源,解决生产力发展与某些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同时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还可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有效性和获利性。
(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外向型企业通过参与境外投资与合作,有助于学习、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并将其与国内企业规模、技术、资源相结合,进行发展创新,有效缩短中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增强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
(五)出口创汇,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起中国企业的品牌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通过自身完善和发展,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培养和确立了一些优秀的民族品牌,这些企业不但为自身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争了光,华为、海尔、海信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华为公司做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杰出代表,通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已经把设备卖到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所在国家的认可;海尔在美国投资3000万美元建厂生产电冰箱,实现本土化生产,还在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建有工厂,海尔冰箱实现了品牌销量全球第一;海信在南非投资1000多万美元设厂生产电视机,年产能已突破 20万台,年销售量已超过10万台,在南非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品牌,与日本的松下、索尼齐名,还把产品出口到邻近的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等国家。这些都是典型的成功树立中国民族品牌的例子。
二、外向型企业境外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整体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区位、投资领域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中国在国际投资市场中扮演更加举足轻重的角色。具体地讲:
(一)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快
从1979年中国外向型经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后,中国跨国经营也开始起步。到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超过1.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的境外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70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0多亿美元,投资地区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境外投资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由于我国境外投资和在境外设立公司尚属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因此在经营战略的选择上长期停留在小规模的投资经营阶段。此外我国对中资企业实行结售汇制度,中资企业能够保留的现汇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境外投资企业的投资规模。
(三)境外投资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地区及发达国家
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主要分布在港澳地区、泰国、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港澳地区及周边的交通和通信便利,经济互补性强,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劳动力、原材料等丰富而廉价的资源,带动国内产品和技术的出口。此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投资环境较好,法规健全,资本市场发达,通过该地区投资可以获得先进技术和信息,开发潜在市场。
(四)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逐渐呈现多元化格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打破了国有独资企业投资为主的格局,多种经济成份的经济主体也加入到境外投资的主体行列,尤其是民营企业也逐渐显示出对境外投资的积极性。投资的方式也从传统的合资、合作、独资向BOT等新方式发展。
(五)我国加入WTO,使对外投资企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入世优化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环境,世贸组织中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规则,使我国在为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提供机会的同时,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也为我国产品出口和外资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国际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产品等在全球更加无阻碍的流动,以达到最佳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从而为对外投资带来良好机遇。
(六)我国良好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有力保障了对外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三、当前外向型企业境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外向型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可以看到虽然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绩,但是与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央一再提出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并且在境外投资过程中也不断地出现一些问题:
(一)前期的调研不足,投资较为盲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国际竞争力较弱,需要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对投资活动的风险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做好各方面的应急预案。但目前一些企业对此关注不够,有的甚至一时冲动,准备不足就仓促上马。据调查,迄今为止,我国境外投资盈利、持平和亏损的项目各占三分之一。部分企业投资经营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未能充分的准备,未对东道国软硬件投资环境(市场容量、财税制度、政治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就盲目投资,从而导致经营亏损,使企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二)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区域过于集中,相对规模较小
从投资区域上来讲,主要在港澳地区和发达国家。 关于外向型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的探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