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逐步完善我国境外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我国政府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担保制度。我国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经营,一旦发生由政治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我国政府就不可能取得代位求偿权,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而只能由企业独自承担。这样,我国政府对外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税协定的结果,只能保护外国在华投资者的利益,而对我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却如一纸空文,没有发生任何保护作用。多年来,在一些风险较大的地区,尽管拟议中的项目的预期效益很好,但我国政府却只能禁止企业前往投资。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得到改变。
其次,扩大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商业信贷资源。目前国内提供的境外投资信贷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帮助企业分析风险,并以此作为提供信贷的依据。另一方面,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企业应能够利用外国在华投资银行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贷资源,为扩大境外投资的规模、提高效益服务。
第三,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国际通行做法,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本国企业扩大出口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出口信用保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外交、外经贸、产业、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协商机制,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与驻外经商机构的信息沟通工作。另外,要适应我国外经贸发展需要,积极研究制定新措施,继续推出有针对性的保险品种和风险管理措施,大力开发信用担保融资新产品,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扶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
总之,当前以国际生产和跨国经营为特点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面对这一趋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走向世界,特别是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应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大力开展跨国经营业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将在自己的家门口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内实现民族经济现代化,对外实现民族经济国际化,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更 应 结 合 我国国情、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胆借鉴西方跨国公司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正确、合理、谨慎的选择境外投资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向型企业境外投资、跨国经营之路。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外向型企业境外投资目前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阐述,着重对境外投资战略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不妥之处请老师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1.郭铁民、王永龙、俞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2.李济臣: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中国金融》2005年13期;
3.陈涛、刘宠:我国境外投资现状浅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臧耀刚、廉波: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与展望,《税务纵横》,2003年第11期;
5.王锦珍:我国境外投资的经验、问题及政策建议,《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6、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7、林康:《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8、陈泽明:《西部企业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关于外向型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的探讨(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