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鉴国、内外先进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经验和模式,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
在一些优秀的企业中,无论是高层经理,还是中低层的管理人员,在职位方面,不但有可能晋升,而且表现不佳随时可能被降职;在职责方面,上级不是以控制下属为主,而是以扶持和培养下级员工为主。由此,不但造就了一支充满竞争和活力的管理队伍,而且使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普通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们有一套严谨的扶持和鼓励人才成长的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晋升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也应借鉴这一经验,对本企业中的各种不同岗位或职位的专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一套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使用和培养机制。在培训方面给他们提供各种学习知识(如企业文化、职业技能和技术知识等)的机会,在就职方面给他们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如轮换岗位、鼓励职业探索等),在工作上要求上级经理为下级员工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如介绍工作经验),等等。
(四)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新思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加强员工的“情商”管理
一般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成功员工所必备的“情商”往往被管理者们忽略了,企业侧重于人力资源的招聘、绩效考核、培训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上。然而,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氛围里,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招聘高学历、高智商、有能力的人才,还必须考虑对员工的“情商”管理能力进行研究。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能具备承受市场压力、增强面对挫折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挥员工的最大化的“情商”潜能,那么这个企业将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能取得成功,他一定具备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开始重视应聘者所具备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生活状态,以从中判断应聘者的意志、毅力、自控力和抵抗力,为企业挑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沟通能力强的人才。很难想象,一个精神颓废的人,会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目前,多数企业人力资源制定的培训内容和动机,都以如何增强业务技能、如何提高业绩等为着重点,而对员工的兴趣爱好、性格、心理需求等不闻不问,忽略了对员工“情商”的开发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决定员工的升迁和薪酬的问题上,除了要考虑工作业绩外,还要注重个人“情商”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真正目的。
2、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员工团队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心理面貌。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经营观、内部人际关系、风气、员工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等。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凝聚人心的有效手段。当今的市场是一种多样性、开放性的新型大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先导作用。企业文化规范着企业的行为,是企业腾飞之魂。
第二、健康的企业文化是塑造员工良好素质的关键,可以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对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大有好处。
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种源动力在企业受到挫折和困境时,能支撑企业闯过难关;在企业处于兴盛时,能加速企业发展,始终推动企业向既定目标前进。
六、总论
“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汹涌澎湃,作为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人才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第一资源”,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谁占领了人才高地,谁就能占据事业的制高点,就能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应对入世后新的人才竞争,我们必须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不断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要创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来去自由、待遇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主动吸纳、及时重用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和完善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优先、体现价值的人才分配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一心一意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鼎力相助。企业也由此增强了活力和竞争力,并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再好的技巧、办法和理念,如没有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是无法解决保持与创造人才这个问题的。要实现主动、积极的用人机制,必须不断创造人才,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所以,人才培养和保持与企业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互动循环过程,只有企业能够生存,人才才能保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书目:
1、 裕群: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第1版;
2、 剑锋: 《组织行为管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3、邓荣霖,张用刚,《社会主义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第1版;
4、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 第3版;
5、拉里.博西迪(美),拉姆.查兰(美), 《执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第1版;
6、杨学莹,《如何用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第1版;
7、谭春虹, 《情商》,海潮出版社,2004年9月 第1版;
浅谈国有企业用人机制建设(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