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利用科学技术也日臻成熟,对本钢煤气公司煤气能源使用效益可能进入的两个行业——化肥、电力行业,进行内、外部战略环境及SWOT的客观分析,无疑是正确认识这个企业面临可能的发展机遇与威胁,才能有效地把握竞争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和战胜不利因素,制定出正确的、科学的战略决策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如下:
(一) 本钢煤气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是任何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本钢煤气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同样也具有十分良好的外部条件。
1、从宏观上来看,机会明显。
(1)我国加入WTO后,国家在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保护企业限制进口等政策,十分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无粮不稳”,实现粮食的稳定发展,化肥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国家对于化肥行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稳定化肥生产。2005年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免征农业税政策的通知》,预计化肥行业的发展将好于前几年。另外,国家还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化肥行业恶性竞争、低价竞争。通过控制化肥总量,保持化肥供求平衡,减少进口化肥总量,化肥进口配额由1200万吨减至1100万吨。减少含氮较多的磷酸二铵和复合肥的进口。进口磷酸二铵恢复征收法定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2002年5月,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下降46.1%和30.0%。同时,国家还鼓励化肥出口,化肥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美国2002年12月-2003年2月,天然气价格上浮,导致氮肥产量降低至生产能力的50%以下,美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泰勒公司由于原材料成本过高以及产品价格偏低,关闭了其三家主要化肥厂。据美国《化学市场报》报道,欧洲的一些主要化肥生产商也将减少化肥生产量。生产厂商能力的削减,将导致化肥产品总量的减少,促使国际化肥价格回升。国际化肥市场价格的提高,对我国化肥企业是最大的利好。
(2)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给企业注入坚强有力地实力支持。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行性的重要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经济增长快,对电的需求就大,反之就小。电力行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很敏感,尤其是我国,用电量中约3/4是工业用电。前几年,我国经济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后实现“软着陆”,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也就慢下来了。近两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国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宏观经济走势带来强劲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0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216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左右,2005年全年增速预计为11.8%。
水电是电力行业中的“朝阳产生”,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水电开发将迎来大开发的新时期,国家电力公司已确定的我国未来15年水电开发的目标为:到2015年水电装机要达到1.5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将继续保持在28%,届时,我国水电资源的开发率将由目前的17%达到40%,将成为世界第一水电强国。在我国电力市场目前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加快和优先发展水电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次基本的和长期的策略。我国水电建设的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水电建设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3)市场价格上扬趋势极大激励生产者热情。
近几年,粮食价格一路走低,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化肥受此影响,市场疲软,价格一路下跌。2004年初每吨尿素市场价格900-950元/吨,大大低于企业的完全成本,比国际上某些地区的离岸价还低。随着粮食价格的回升,化肥价格也开始有所回升。国内夏粮的歉收将会支持粮食价格继续小幅上升,受此影响,化肥价格将有可能继续有所回升。从国际粮价来看,近期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成交价格显示出上涨趋势,国际大米价格也有所反弹。以上这些因素将进一步促使我国粮价回升。
我国化肥生产一直是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所占的比重较小。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比较合理的氮、磷、钾肥料比例为1:0.4-0.6:0.2-0.3。由于长期缺钾少磷,影响农作物的养分平衡,化肥利用率低下。随着发展农民加大对粮食的投入,对化肥需求量将会加大化肥生产前景看好。
中国煤炭能源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2010年能源缺口约为8%,到2040年约为40%左右,因此,煤炭价格将会一路走高。这对于本钢煤气公司战略规划来说,将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绝好发展之路。
(4)加大高新产业资金,技术投入,不断焕发企业新的活力。
当今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优胜劣汰的事实已经得到无数事实验证。要想保证企业生存,许多公司纷纷加大了技术改造和资本重组的力度,目的在于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鲁北化工、广州化工、华银电力、乐山电力等公司,甚至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也与河南豫能合作涉足高科技领域。这不仅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公司的人才、技术、资金的优势。
2、世上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客观上也存在着威胁。
(1)加入WTO后,关税下降、非关税壁垒措施逐步取消,会给我国部分企业造成一定冲击。
入世后化肥行业将竞争加剧,面临较大冲击。入世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税的下降,将使进口产品成本下降,进口数量增加,冲击国内市场,使化工企业的竞争环境恶化;二是中国非关税壁垒措施的逐步取消,将导致某些化工产品进口的激增,冲击国内市场。目前中国石油化工系统中,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管理的商品共有5类,即成品油、聚酯切片、汽车轮胎、氢化钠和化肥。尽管国家在化肥主营权上没有让步,短期内化肥进出口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但由于在农产品方面减税很大,对农业会有较大的冲击,所以,化肥行业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而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天然气原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化肥行业的发展。
(2)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较慢,需求增长较低。
虽然国家确定了“东北振兴”发展战略。但是,目前我国电力需求增长存在地区性不平衡状况。东南沿海地区及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如:浙江、广东的电力需求增速高达22.3%和21.38%。而吉林只有2.43%,黑龙江4.78%,辽宁也只有11.5%。显然广东及东南沿海地区电力公司业绩水平高于其他电力公司。
(3)行业重组,企业分化,竞争加剧。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那些产量低、能耗高、质量差的公司,面临开工不足、减产、停产、退市的危险,甚至被取消了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如乌江电力。市场的格局将形成重组时代。
(二)本钢煤气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那么本钢煤气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中有哪些内部有利因素呢?
1、优势
(1)有一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减少研究开发费用。
本钢煤气公司现有工程技术人员136人,其中,副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65人。在这些工程技术人员中,煤化工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23人,他们对煤气的产生、利用和研究开发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备开展化肥行业生产运行的能力;其中具有电气工程师资格的有38人,他们对电力的生产、设备维护具有成熟的技能和经验,对煤气—蒸汽联合发电机组的学习和使用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研究开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左右,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我们所要进入的两个行业的技术设备都是已经成熟的,可以直接运用,因此,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少消耗,甚至可以不花费。这样,研究开发费用少,对这两个项目没有很大的影响。
(2)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决策和组织能力。
本钢煤气公司在本钢担负着输配二次能源——煤气的重要任务,占整个本钢33.82%的能源均由煤气提供。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发展为具有固定资产3.2亿元的专业化厂矿,拥有一个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的坚强集体,企业主管领导均具有研究生学历,视野开阔,对煤气系统的现状非常清楚,对进入化肥和电力行业发展多元化战略充满信心,已经掌握这两个行业的竞争特点、竞争状况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具备了一定的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随着整个本钢集团的发展,本钢煤气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可发展利用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多年来,本钢一直受煤气过剩的困扰,对煤气的再利用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对利用煤气生产化肥和发电已经有了认识,对进入这两个特定的行业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时机已经成熟。
(3)丰厚的财务资源为本钢煤气公司战略发展奠定了殷实的经济基础。
本钢煤气公司隶属于本钢集团公司,其融资渠道来源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可根据煤气公司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资金投放,如果战略方案可行,集团公司会集中财力予以支持,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亟待发展新的业务,以改变目前盈利水平低的现状,与此同时,也可以这样思考,若将高炉煤气的放散成本扣除的话,本钢煤气公司的营利水平应该是很高的。所以,用替代产品改变高炉煤气的放散现状,企业也将会走出低谷,获得成功。
(4)廉价的原料为企业开发提供了绝好的资源优势。
与化肥和电力行业企业相比较,本钢煤气公司存在着原材料的资源优势。化肥厂的原料是天然气或者发生炉煤气,这两项原料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原料成本才能得到。然而,本钢煤气公司在这方面是得天独厚的,廉价的原料为企业开发生产化肥和电力资源提供了绝好的优势。
本钢煤气公司除了具有资源优势外,资源——煤气的成本也是很低的。用不同的原料项目的投资和经济效益也是千差万别的,几种不同原料制取尿素的中间产品——合成氨的相对投资及成本比较和几种同原料制取尿素的经济效益见表2.1。
表2.1 不同原料路线制氨的相对投资和相对成本(以天然气为基准)
原料 合成工艺特征 相对投资 相对成本
(焦炉、转炉)
混合煤气 3.04MPa转化,本菲尔特法脱碳,15MPa合成。 1.00 1.1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