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形成不仅构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格局,也为西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在西子湖畔驻足流连,写下许多赞美西湖风景的篇章,留下串串文化足迹。建德人、良渚文化、吴越文化为西湖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越国、南宋建都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以及明清时候市井文化繁荣,都为西湖文化留下了清晰的历史文脉。
4、雄厚的经济实力
国家统计局2004年底首次公布了中国综合实力地级以上城市百强名单,杭州排在第8位。该评比分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经济效益等四大指标。目前,杭州旅游业总收入在GDP的比重已超过15%,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杭州通过推进旅游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旅游业态,加快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会展、休闲游“三位一体”转变。杭州作为旧时古都,独具的文化韵味给文化产业的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潜力。
同时,依托省会资源,杭州正着力打造科技之园。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杭州在人才和环境方面具备了突出的优势。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相比,杭州是经济最具活力省份的省会,具备了机制、体制的优势,是浙江省的创新中心、长江三角洲的创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高科技密集区。杭州确立构建创新创业平台这一城市主导功能,有效集聚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全国的创新创业要素,而且将其影响辐射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上海形成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5、令人心动的荣誉
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之称,是知名度很高的国际旅游城市,是首批入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2004底还入选“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这些都表明杭州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适合人类休闲、旅游的城市之一。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就像威尼斯是“水上之城”、巴黎是“时装之都”、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一样,如今城市之间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个独特的定位无疑是城市最佳的名片,而休闲旅游将是杭州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正是看准了这一趋势,民间资本对投资杭州旅游休闲业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宋城集团、广厦集团、开元集团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民间旅游投资集团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一批像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杭州乐园、未来世界等一大批休闲、娱乐主题公园,为杭州打造“世界休闲之都”积聚了骨干力量。
6、不断积累的经验
回顾杭州的过去,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数年发展的积累让我们看到了激动人心的现在。作为一个逐渐将天然优势与现代产业结合,引领休闲经济潮流的城市,杭州进一步明确“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加快实施“旅游西进”、旅游国际化战略,天堂杭州的旅游形象不断出新出彩,统一打出“东方休闲之都”品牌,推出“新西湖、新杭州、新天堂”旅游线路。从谋求沪杭“同城效应”,到加快开辟空中国际航线;从发起并承办首次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到争取在杭举办世界旅游大会;从苏杭旅游联动向海内外共推“天堂之旅”,到上海、杭州、黄山三地共同打造“名城名湖名山”黄金旅游线路;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杭州把接轨上海作为发展入境旅游、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的载体和快车道,加快从国内旅游“一轮独步”向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轮驱动”转变。
(三)、杭州的相对弱势
1、思想观念的偏差
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是杭州这个城市的伟大理想。我们需要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作为这个城市的定位,真正建立起“大杭州”的理念。这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观念不解放、不更新,一切都无从谈起。
要加快杭州市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首要的是加快人才观念的更新。作为一个开放较早的城市,杭州在开发利用海内外人才资源时,必须跳出杭州、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站在全球开放的大环境中思考人才问题,确立以人才柔性流动为目标,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杭州既要发挥浙江省与上海、江苏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应确立杭州在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依托现代服务业,拓展经济发展的腹地。大杭州的一个“大”字,已说明城市决策者的目光不能再拘泥于旧格局,而是开始谋划大篇章。城市之大,当不仅在于版图之大,更在于大思路、大志向、大气魄。
2、国际化脚步缓慢
从现实看,杭州拥有理想的区域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休闲文化底蕴,发达的地区经济、逐步完善的休闲设施与已经颇具规模的消费场所,这一切都是杭州发展休闲业的有利条件。但休闲业在杭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杭州距离世界休闲之都还有不少的距离。虽然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宋城、杭州乐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五大博物馆和浙江图书馆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类;以黄龙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以杭州大厦和武林女装一条街为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楼外楼”和“张生记”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但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有些人造景区和娱乐场所虽然经济效益不错,但对外地游客来说,在其它地方也可找到替代者,难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从总体上看,杭州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目前杭州文化休闲项目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这与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与世界休闲之都的要求极不相称。
3、社会支持系统尚弱
为了加快杭州走向“世界休闲之都”,为了建设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世界休闲之都,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改善道路交通,特别是要改善各高速公路入口到旅游景区的道路情况,以及风景区内交通拥挤的问题;从事休闲业的专业人员,应尽量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服务;加强宣传力度,建设权威性的杭州旅游网站,等等。
杭州有许多引以为荣的称誉,例如中国重点风景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居民治安满意率最高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国际最高奖等等,可是这些很少对外宣传。杭州的一些旅游宣传资料内容单薄,游客无法轻松便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无法让游客在杭州的时间变得很充实,无法长时间的留住游客。
4、消费市场尚未成熟
早在1993年,休闲文化研究的首创者于光远先生在给广州一个从事旅游业的企业题字时,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杭州要成为休闲之都一定要根据目前休闲业发展的趋势,主动出击,开发设计出合理的、有个性、有特色的、自主化的休闲旅游市场。如今,需要在如何将文化转化为休闲生产力上下大功夫。杭州需要一个集约式地展示杭州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具有休闲旅游观赏价值的核心项目。需要依靠杭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开发杭州的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景观房产,使之成为杭州的休闲农业景区。同时,控制性地开发苏堤和湖心亭的休闲垂钓区,需要用重视历史的信息、借助名人的光环效应和开发独特的地域文化等方法来挖掘文化的内涵。如依托“丝绸之府”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发丝绸文化旅游;依托西湖龙井茶的美名,发掘龙井茶文化内涵,开发杭州的特色茶艺,形成新型茶文化圈。 关于休闲经济问题的研究——杭州发展休闲旅游策略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