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既有区别,又存在交叉、包容关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活动主体、活动客体、中介手段、产生基础及时间等方面,这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二者的不同,但是,最根本的区别是价值功能的差异,即目的和效果的不同。人际关系是个人与个人或者人群的交往关系,其运作内容是物资交换、感情交流,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公共关系是与公众通过一切传播手段,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利益关系,其运作内容包括沟通信息、联络感情、转变态度、引发行为、管理危机、传播公共意识、设计组织识别系统等社会实践活动,使组织赢得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目的是为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最突出的交叉部分在于业缘与人际传播。二者产生的基础都包括业缘,人际传播也是公共关系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实践中,对公共关系活动与人际关系活动容易产生混淆的重要方面,就是组织领导者交往活动。当然,组织领导者存在与常人具有同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活动。但作为组织领导者,本身是组织形象的重要代表,其对外、对内交往影响较大。与组织生存发展有密切关系的那部分公众的交往,组织领导者无论以组织身份出现还是以个人身份出现,所产生的影响是对整个组织的影响,都是以不同形式从事组织公共关系活动。我们不能因为组织领导者的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就片面地以人际关系取代公共关系,以人际交往活动取代公共关系活动。
总之,正确认识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异同,恰当利用人际传播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才能使公共关系活动在组织生存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着眼点偏差,重外轻内
我国就业压力较大,劳动者择业空间狭窄。企业组织激励员工大多处于薪酬和福利层面,而薪酬和福利在许多企业也缺少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往往参照同行或根据员工接受程度确定。多数企业难以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劳动者迫于就业难,大多把企业组织视为用劳动换工资的场所,普遍缺乏归属感,“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仅停留在宣传栏上,难以变成劳动者的自觉行为。封建政治“民怕官”、“官本位”余毒仍然存在,在企业组织中表现为各级主管对下级控制、指挥多于支持、协调、服务。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的内外公众的关系。通过企业内部公共关系活动,能够及时协调组织内各方利益关系,防范和化解组织内部危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劳动者心理环境,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实现效率最大化,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人类生产实践证明,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最能动的要素,劳动者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因此,和谐的内部关系,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前提,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在我国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中,却普遍存在重外轻内的问题。
1、公共关系部门在企业内部职能定位不准确,着眼点偏差。具体表现为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对外开展多,对内开展得少,有的企业公共关系部门甚至只对外不对内。从目前公共关系学科理论和实务书刊,到专题^论文,摆在首要位置和出现最多的实证,是企业对外公共关系活动成功的案例,而内部公共关系案例相对较少。这类案例宣染最多的,是通过对外成功的公共活动,产生了多大的“轰动效应”,使来某某产品成为“热卖”,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积累了多少无形资产,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多大空间等等,所忽略的是一个基本前提: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企业组织的任何成绩,都来自企业员工的劳动,来自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2003年,在钢材价格一路攀升的形势下,我在某员工近万人的大型钢铁公司,发现在公共食堂的一个售饭窗口上,挂着一个醒目标牌,上面写着“职工生日蛋糕领取处”。陪同人员告诉我,过去由公关人员,每天在专用餐厅为过生日的职工举办简短而隆重的仪式,许多职工在仪式上热泪盈眶,而现在企业生产任务重,公关人员少,目前都在外面忙活,照顾不过来。隆重的庆贺仪式减化为本人领取实物,对职工的关爱变成份例,这家公司内部公关意识和内部公关效果可想而知。
2、企业内部公共关系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决策的过程,实质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应用、反馈的过程。许多企业围绕内部公众需求、矛盾等方面的信息工作,仅限于收集、整理、分析阶段,由于信息应用要通过企业管理部门和决策层,三者之间缺乏有机的协调、联系和统一,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当然那些公关机构只对外不对内的企业更无从谈起。
3、企业内部公共关系活动与企业“党政工团”的工作缺乏有机统一。我国传统国有企业,是以“党政工团”组织为基础,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形式,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建立和谐的内部公共关系。从上述三项主要作用来看,二者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山东小鸭集团党委书记春节前敲锣打鼓欢送职工回家过年,节后专车迎接职工的电视新闻及连续报导,对外充分展示了小鸭集团组织形象,对内凝聚了人心,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党政工团”组织开展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范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多元化产权结构逐步完善,企业公共关系机构应运而生。但职能划分很不合理。多数企业外部公关活动由公关机构负责,内部公关则由“党政工团”组织负责。由于人力、财力关系,久而久之出现侧重外部公关,简化内部公关的趋势。新型公关机构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务运作功能,“党政工团”有严密的组织、优良传统、丰富经验和职工认知基础,二者优势分明,目标一致,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三)公关活动内容缺乏创新,过多依赖电子传媒
庆典,展销会,发布会,赞助,参观等,是企业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主要形式,对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公共关系事业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内容创新,形式上的趋同化正在逐步削弱活动的影响力。“邀请客人,吸引媒体,宾主致辞,馈赠礼品,饱餐一顿,万事大吉”,这种程式化内容迫切需要围绕企业组织发展目标不断创造,致力于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还有的企业领导者笃信大众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认为只要“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名”就是最佳公关效果。因此,公共关系活动内容缺乏创新,过多依赖电子传媒,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鲁西某市经济开发区,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由于当地属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开发区设置十年几无发展,当地人戏之“一条大街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座公园两只猴”。自1997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确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扩大了开发区面积,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决心把开发区建成“经济发展龙头、城市建设样板、对外开放窗口”。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批工业项目相继落地投产。但是,从开发区管委到各家企业,都深感传统认识产生的付面影响。因此,形象建设势在必行。 在开发区最大公司某董事长倡议下,许多企业积极参与,开展以对外宣传为形式的公共关系活动。他们租用该市两大超市内部广电频道,分别以“开发区规划、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展望”为主题,全天候播放;同时,当地电视台关于开发区建设系列报道更是连篇累牍。但是,由于百姓对官办媒体新闻的真实性持有疑虑,加之宣传内容与百姓的传统认识反差较大,不久,该市针对开发区的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顺口溜便应运而生,电视台也深受其累。开发区领导经总结后认为:电子传媒受众广泛但盲目性大,特别是百姓对官办传媒的误解,过多依赖电子传媒不利于开发区企业的形象塑造,必须调整思路逐步改变百姓对开发区发展和企业建设的认识。他们聘请公关专家进行了专题策划。首先与公交公司协作,实现公交车线路延伸,在各大公司门前设置公交站,使开发区与市区交通连成一线;第二项措施是对受众细分化,有计划邀请社会各界实地参观。“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实地参观,人们不仅为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新区而赞叹,对各家企业增加财政收入、容纳社会就业的巨大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印证了关于开发区建设成就的宣传绝非“吹牛”。 我国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