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科学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企业营造内外和谐,促进发展的有利环境,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主观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公共关系活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领域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这门新兴科学与中国企业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速实现工业化,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关键词】:公共关系活动 问题表现 解决途径
【正文】: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对企业组织而言,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最终目的是为组织的生存、发展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公共关系活动,是企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协调利益,优化生存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社会实践。在企业生存发展中,旨在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环境,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减少前进阻力,以无形资产积累加快有形资产增值,有效增强企业实力。特别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重大历史变革中,企业发展环境不断变化,通过科学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企业创建内外和谐、促进发展的有利环境,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公共关系学科在我国落户较晚,普及教育基础较差。从公共关系事业历史沿革情况看,现代公共关系实务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到1984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成立我国大陆工业企业第一个公共关系部,与美国相差80年的时间;1999年5月,国家才正式承认公共关系这一行业。从公共关系实务产生的历史背景看,它的产生和繁荣建立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买方市场”形成,企业进入形象和品牌竞争等基础之上。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初步奠定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基础,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因事而起到精心策划,在企业发展中逐步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客观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从公共关系活动主体来看,竞争领域的企业个数多,个头小,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实力发展多数停留在生产力、行销力阶段,领导者对公共关系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垄断领域的金融、电信、电力、民航、铁道等行业,脱胎于计划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上述矛盾交织在一起,是我国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存在问题
我国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客体错位,以人际关系取代公共关系
中国社会“人情”气息浓重,在某些具体办事环节上,人际关系作用巨大,有时甚至可以超越“游戏规则”;同时,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确实存在交叉、包容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公共关系有明显的认知误区,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混淆,导致以人际关系取代公共关系,以人际交往取代公共关系活动。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公共关系活动就是“美女+送礼”,就是“拉关系”、“走后门”,甚至把行贿行为也冠之以“公关”之名。有些企业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混为一潭,将企业办公室、营销部门视为公共关系专职机构。所谓“公关人员”选配,也以性别(以女性为主)和社交能力作为标准,把找具体人、办具体事称为开展公关活动。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企业决策层对公共关系学缺少基本了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形象,蚕食企业实力,而且造成企业内外公众对公共关系活动的误解,影响公共关系科学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