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织结构设置不当引起的风险
组织结构是反映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更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即把一个个组织成员为组织贡献的力量有效地形成组织的合力,让他们有可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协同努力。
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用户类型单一、产品品种集中的软件企业,对规模较大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软件企业并不适宜。而单纯的职能制又妨碍了企业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事业部制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往往不易得到,同时事业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矩阵结构的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凡此种种都是组织结构引起的管理风险。
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行,要靠合理的组织结构支持。对于成长期的软件企业,需要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和难以预测的内外部环境,选择一种适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尤为重要。当企业的组织结构适应企业规模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就能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成本,带来高额利润;反之组织结构不合理将导致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引发企业风险。
(四)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风险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惠普公司董事长休莱特独创的管理公式中有一条是:财富=人才=资本+知识。休莱特认为:“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人才的内涵;知识是企业无形财富,人才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软件行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能否健康成长,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息息相关。
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的风险有: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工作评估风险、薪金管理风险、员工培训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等。软件企业在成长期,招聘风险、绩效考评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显得尤为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的疏漏将可能损害到企业的信誉、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干扰工作计划和总体战略的正常执行,一旦产生人力资源风险将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软件企业成长期管理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企业的成长期,由于内外部环境不成熟,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特性都容易引发企业的风险。软件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技术更新快、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相对于传统行业的行业环境有更大的变动性。所以成长期的软件企业尤其应该重视管理风险的管理,找出根本症结所在,使企业的管理逐步完善起来。成长期软件企业管理风险的形成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一)战略决策风险成因
1、服务对象行业选择不当引发的风险
在战略经营领域的选择方面,与其他行业不同,软件行业需要对用户的行业进行二次选择。这也要求软件企业不仅要了解软件行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把握用户的行业特点、生命周期。若不能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企业的战略决策就可能出现失误,企业的发展方向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2、新技术应用引发的风险
软件行业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不应盲目采用新技术,而应倾向于采用比较成熟的、能够完整有效地解决行业问题的技术方案。软件企业在对技术进行选择时除了注意技术本身的特性、适应环境、易用性等硬指标以外,还应注意技术的延续性、兼容性、厂商的支持力度等软指标。企业采用未经实践检验的新技术往往会增加不可计量的学习成本和人力成本,新技术本身也隐藏着一些未知的缺陷,这些都将大大增加产品(或项目)可靠性的风险。
3、经营战略不适应新环境引发的风险
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软件企业,战略方案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制定战略方案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时,战略就应随之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企业发展了,战略方案却还是原来环境下思想和内容,这样,战略不仅不能指导企业行动,反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甚至将企业的发展带入“死胡同”。
(二)财务风险成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