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非技术方面:由于工作时间、地点不能保证,导致工作延误。如原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出差的职员,但是员工却在安排工作后因种种原因不能出差,这样就会打乱了原本的工作计划。
(3)关键员工的流失将对企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关键员工指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员工(注4)。关键员工包括重要岗位上的技术人员,也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和部分一般管理人员。
“合理的流失率”有利于保持企业活力,但如果流失率过高,企业将蒙受较高的直接损失(包括离职成本、替换成本、培训成本等),并影响到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质量和其他人员的稳定性。若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将会弱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员工的辞职一般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外部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孙子云:“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不管是哪种原因,关键员工的流失,都会使员工的心理受到震撼,尤其是中下层的员工,导致士气低落,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4)道德风险
员工由于职业素质不高,不履行合约,突然退出项目或辞职,甚至将公司的业务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等,类似不良行为都将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道德风险也是引发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2、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的风险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制度作为企业运行和员工行动的依据和标准。企业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逐步调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就可能出现职权界定不清、权责不等、权力过于集中等管理制度漏洞,发生人事方面的风险。
如测评机制不合理,结果必将产生偏颇,对员工工作评价和奖惩就会有不合理的结果。激励措施不到位、不合理将影响到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员工的工作得不到肯定,不能发挥所长,工作积极性将受挫,压抑了创新的动力,工作效率也会降低。长期如此,还会破坏和谐的工作氛围,削弱企业的凝聚力,导致员工的流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将为之承受损失。
四、软件企业成长期管理风险的对策
了解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进行规避,防止风险的发生。针对软件企业成长中存在的管理风险,企业应当分析市场经营环境及自身发展条件,在知己知彼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战略决策风险的规避措施
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受到企业自身特性、环境和领导人价值观的影响,如果不能深入分析企业这些方面的内容,就不能准确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把脉。企业要干什么、怎么干、靠什么都理不清楚,定位不准,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光明的未来。为此,要避免企业选择错误的战略方案及因此而引发的风险,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必须做到:
1、仔细分析、慎重选择用户行业
在战略经营领域的选择方面,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软件行业需要再对用户的行业进行二次选择。这就要求软件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考虑自身行业和技术的特点、发展方向,还要对用户的行业特点、生命周期、发展战略等情况进行了解,只有在对自身和用户的这些情况都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战略才是可行的。
如果为金融行业用户服务,企业就应在IT行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金融方面的业务知识,这是了解用户需求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了解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这样,设计的系统才能与用户的期望一致。另外还要了解具体用户的业务特点和个性化的要求,这样才能为用户量体裁衣,编写出用户满意的程序。如果对所选择的行业不熟悉,就无法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无法确定用户的需求,更不说进一步的系统设计和代码编写工作了。
2、分析新旧技术的特点,熟悉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软件行业的新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但是新技术未经过锤炼,不但要加大学习的投入,还会给产品(或项目)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作为软件企业应关心本行业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明了企业应做哪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储备。企业的关注点应与业界的关注点一致,这样我们的劳动才会更加有效,事半功倍。
例如,企业应用的平台是IBM公司的AIX系统,那么在选择数据库时应考虑IBM公司的DB2数据库。虽然INFORMIX数据库也是IBM公司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在价格上比DB2相对便宜,应用普及面也广一些。但是INFORMIX这个产品是IBM公司从INFORMIX公司收购而来的,相形之下,它与AIX的配合就不如DB2来得紧密,另外,在做了比较之后,IBM公司也会给DB2较多的空间和机会,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更加完善的新版本,相应的,IBM公司也会为DB2用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新技术新平台不断出现,软件厂商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否则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像微软的WINDOWS系统平均每一年半到两年就推出一个新版本。软件产品必须及时与新产品结合,以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发生。
一般来讲,一个行业都是由先入者制定标准、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后来者只能作为跟随者,IT行业也不例外。软件开发的新技术也是由导航者开发新概念,引导发展方向。软件企业与技术开发商进行战略合作,了解、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行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先一步掌握技术的发展,确保企业技术的领先性。
3、分析企业自身优劣势
企业在选择自身的发展战略时,首先要了解自身的资源状况,因势利导,正确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资源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储备情况、人力资源情况、所服务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情况、资金情况、市场状况等都是企业资源的一部分。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企业分别相对充足和匮乏的资源;多利用充足资源,同时补充匮乏资源,解除资源危机,平衡企业自需。
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分析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指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资源或要素方面拥有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如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品牌优势等。根据企业的优势不同,进行不同的发展定位。
企业依据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分析,扬长避短,制定符合企业特点,发挥企业特长的发展战略。
4、了解所服务行业的需求,分析所服务的发展趋势
软件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就得对用户有更多地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是不同的,软件企业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