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东部部分省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已占有较大比重,而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总量中还处在一个弱势地位,东西相比,反差是相当明显的。
此外,中小企业可以划分四大区域,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闻名、浙江以个体私营为主;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中小企业欠发达;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
3.从事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和准入门槛的制约,中小企业所进入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一、二、三产业,像各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纺织、食品、服装、鞋帽、建材、小五金、小电器以及各种服务业等等。
(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现状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据1995年工业企业普查数据,在全国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中,中小企业个数为7335101个(其中中型企业为16591个),占全部企业数的99.9%,而且,我国中小企业分布非常广泛,大部分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总产值为60469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73.48%。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为12326.1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3.65%②。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介绍说,中国GDP的一半以上和税收的四成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从业人员已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75%以上③。这些均表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我国目前城乡失业或隐性失业的人数有多少呢?不同学者们在其专著和文章中对此的估算数字不尽相同,如韩纪江在他的《一种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简便方法》一文中估算出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约为1.76亿人左右④。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张玉玲采访时认为国企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数量大约是1.8亿,综合各种资料,这个数字应在1.8亿至2亿人之间。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人在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中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从1987—1991年5年的统计情况来看,小企业容纳了全国职工人数的79%⑤。不同的数据均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关键作用。
3.成长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兴起;最近几年,成长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令人瞩目。2001年4月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共同完成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中研究结果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效益大大优于一般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不到1/8的资产却支撑了全国1/5的销售收入、1/4以上的就业和1/3以上的利润。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其他国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和巨型企业越来越多,然而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不断涌现、顽强生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以美国为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接近美国GDP的一半,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提供了3800万个就业机会,是大企业同一时期提供的就业机会的10倍。从绩效上讲,在截至1998年的过去70年里,美国股市小盘股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2.4%,高于大盘股11.2%的回报率⑥ 。
在欧洲的德国,中小企业的产值占GDP的近一半,占全国整个资本投入的40%,其雇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85%以上⑦。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简单原因
对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蓬勃发展的原因,简单来说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分析:
1.技术进步与中小企业的创新精神;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技术壁垒逐渐代替了规模壁垒,市场需求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只有掌握了新技术又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适应市场。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市场反应迅速,从来不缺乏创新精神,而拥有专业人员的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提供市场所需的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
2.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简单、有效;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要简单、灵活和有效得多,在很多情况下所有者就是经营者,即使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其层次也少得多,能更迅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拓展生存空间。
3.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大量机会;新技术革命催生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像软件业、服务业等,在这些行业,规模经济、标准化生产不具有优势,中小企业由于其组织结构简单,反应迅速,相比大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有可能成为经济变化的主流。
(三)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就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实现小康社会、国家的工业化贡献庞大的能量。
1.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前述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其他国家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来看,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城乡大量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无论是从过去的经验、还是从现实的可能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都只能是大力兴办、发展数量众多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想要依靠各类大型企业来吸纳数量众多的就业人口显然是不现实的。当然,解决就业问题对保证社会稳定也具有重大意义。
2.对调整和改善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的来说,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结构不尽合理,对于调整和改善这种结构,中小企业能发挥什么重要作用呢?至少可从以下两方面作出分析:
⑴利用中小企业调整和改善一、二、三产业间的结构;以2001年为例,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5.2%、51.2%、33.6%,可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占有绝对优势,有必要大力发展一、三产业,调整结构。一、三产业主要是农业和服务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进入门槛低、对技术与资金要求不高,正是中小企业的强项;要发展中小企业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鼓励在服务业中大量设立中小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样也可大量吸收城镇下岗失业人员。
⑵利用中小企业调整工业的轻重比例;还是以2001年为例,全国轻重工业所占比例分别为39.43%和60.57%,这个比例也是不太合理的,应当增加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的发展,而轻工业也是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进入的,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灵活经营的特征满足人民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除了上述两点以外,调整国民经济在东、中、西部间不尽合理的地区结构方面,中小企业亦可发挥重要作用。
3.保持经济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中小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拉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增长点。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小企业对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见表2:
表2: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年份 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
占资产的比重(%)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占资产的比重(%)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1999 56.31 43.44 48.66 43.69 56.56 51.34
2000 56.31 44.71 49.64 43.69 55.29 50.36
2001 58.56 46.95 51.13 41.44 53.05 48.87
表2中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以较少的资产创造了相对较多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中小企业不仅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还创造了四成以上的税收。这些数据均说明了中小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
三、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和困难
近二十多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这些问题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一)外部的障碍和困难 中小企业投资与发展问题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