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转变政府部门观念,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
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上,转变政府部门的观念,营造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同样也非常重要,对此,有以下一些政策建议:
⑴组建管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管理机构;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混乱、分散,因此应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扶持、协调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这种管理机构可以是政府组织,也可以组建非政府性组织,目前应当是以政府组织为主,非政府性组织为辅,对于一些日常经营中的事务性工作,要逐步过渡到以非政府性管理机构为主进行管理和协调,例如:浙江、福建等地的服装、鞋业、五金行业协会在这方面就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⑵加强并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一是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降低和减免部分税收,提高税收的起征点等。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都实行优惠税率,这一税率比普通税率一般要低5—15个百分点,如德国对大部分手工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英国小企业公司税率为20%,比大企业低10个百分点⑨。二是调整和改革税收征管制度,主要是指在对待“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时要平等对待。三是坚决清理、废除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集资、乱摊牌、乱罚款的现象。除上述几点外,财政要对中小企业的开业、培训、技术引进、出口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⑶尽快制订、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2002年6月份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是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然而对于中小企业发展中面对的具体情况与特殊需要,该法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作为“基本法”,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企业设立、扩大经营规模、转换经营机制、引进人才、促进技术进步、税收、信贷融资、扩大出口、落后地区开发等方面逐步制订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应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等,其中的内容条文要明确、具体,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具有可操作性。
⑷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作用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及组织支持服务。政府应支持建立官方的或民间的向社会开放的包括政策、技术、市场信息在内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和发布渠道,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应当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商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开发中心,使之成为培育中小企业适用技术的孵化器。
⑸加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各自孤立发展,无益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形成大小企业之间、城乡之间分工协作,以大型企业为龙头,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进行配套协作的企业共生组织系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建立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是有利可图的。要通过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放宽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和行业,促使中小企业走上“小而专”、“小而精”之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来说显得十分必要。
(二)解决自身问题的政策建议
1.以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改革为解决自身问题的核心;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厘清政企关系,促使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民营化,不再或减少兴办新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要减少或取消不涉及产权变更的承包制、租赁制、委托制经营;二是要通过公司制、股份合作制来改造各类民营中小企业,促使民营中小企业建立现代的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2.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针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高的现实,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大量招募大学毕业生,这是以较低成本迅速改善人员知识和素质结构的途径,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培养,作为企业自身的人才积累;二是在我国已加入WTO,经济逐渐融入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可把吸收人才的眼光从本区域扩展至全国、全世界,聘请有经验的、成熟的职业经营管理人才,在这些职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带领下组成管理团队,可迅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自我开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小企业应增加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自我开发和从国内外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要形成高、中、低档不同的产品档次组合,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和消费者。
4.改善行业分布和地区结构,促使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一是针对中小企业行业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应大力拓展、进入一些技术、资金较密集的新行业,像:IT、生物工程、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甚至军工等行业,当然中小企业并不是要退出原有行业;二是针对中小企业地区结构不合理的实际,在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的引导和地方相应政策的配合下,根据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整体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特点,中小企业主和创业者应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大力创办和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5.加强对投资的预测和决策,避免盲目的投资和重复建设;随着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应在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加强对投资行业、投资地区、技术状况、资金支持等不同因素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提高投资的效益,避免盲目的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中小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并解决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各级政府、经济界和理论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吸收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本文对此作出了粗略的、不完全的探讨。
①俞建国:《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7页。
②刘小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64页。
③赵建华 王彤(中新社记者):《统计局总经济师: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需政府扶持》,来源于中国新闻网,2004年9月27日。
④韩纪江:《一种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简便方法》,《统计研究》,2002年第1期。
⑤李玉刚:《激活中小企业》,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21页。
⑥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2-73页。
⑦续建宜:《德国中小企业概论》,《南开经济研究》1995年第六期。
⑧毛晋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
⑨杨韵新、胡鞍钢:《如何通过发展小企业来扩大就业》,见中国经济信息网“企业版50人论坛”,2000-10-17。
中小企业投资与发展问题研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