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泛性。政务信息服务的广泛性,第一,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80%以上的信息资源,建有3000多个数据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军事等各个方面,涵盖的领域极为广泛。第二,政务信息服务的对象(即社会成员)具有广泛性。政务信息服务涉及的面非常广,面对的是社会各领域所有的群体和个人,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商人、国内外投资者等等无所不包,数量多,范围广。
(2)权威性。政务信息服务的权威性,首先来自于产生、接收和提供政务信息的政府机关的权威性。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受人民的委托行使治理国家的行政权力,代表国家和人民对社会进行服务和管理。在其服务和管理社会的各项活动中产生和接收了一定的信息,即政务信息,经过整理和加工后,又以一定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对于政务信息服务来说,必然要体现政府行政机关的这种权威性。政务信息反映着政府的各项活动,要求政务信息服务所提供的政务信息内容应该是有效和可靠的。在政务信息服务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慎重、严肃从事。
(3)公益性。政务信息服务与其他信息服务不同,它不以获得为目的,大多数政务信息服务属于公益性质。为社会成员服务,使社会成员满意是政务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它不图自身的半点私利,具有“无私”的特性。政务信息服务这种无私的特征是由政务信息服务机构——政府机关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
(4)一定的封闭性。一部分政务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或特定的信息体系中传递,具有机密性,决定了政务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三)政务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
政府的行政管理涉及了社会所有的领域,政府通过管理职能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进行规划、控制和协调。政府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也必然面临很多决策问题,如何通过政务信息的分析,来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支持政府的决策活动,是政府工作的一个核心。
一个决策系统是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策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决策者只有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基础之上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地收集、传输、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政府决策对信息的要求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适用这些要求外,必须有质和量的更高要求。从类型上说,政府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有:宏观信息、经济信息、政策信息、法律法规信息、经验教训信息、科技发展趋势信息、科技动态、重大理论研究成果、体制改革、专家意见信息等。
(四)政府的重要职能—信息引导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把信息引导写进政治报告,并将其列为政府六大职能之一,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所谓信息引导,就是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调节、控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信息引导作用的对象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同时,它又是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是行政管理水平、管理层次提高的重要体现。信息引导的基本特征是:指导性、超前性、社会性、风险性。
信息引导是政府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毫无疑问,政府应该对其直属部门和派出机构的信息引导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以便使信息引导规范化和制度化。政府实行信息引导,以占有广泛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为前提。这些信息的获得往往是通过组织的、个人的渠道来满足的,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是通过政府的信息工作机构——政务信息管理工作部门来获取,以满足其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的宏观调控的需要。
政府开展信息引导工作的方式是多样的,诸如政府领导同志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谈话、新闻发布会、信息发布会、利用固定的政务信息刊物反馈信息等,都可称为信息引导。经过广大政务信息管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建立了沟通全国、联系国外的纵、横、扩散的政务信息网络,组建和培养了一支思想觉悟高、熟悉政府工作、精于信息工作的政务信息管理工作队伍;创办了影响面大、反应良好、固定的政务信息刊物,开展对同级政府、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信息服务,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企业和社会各界的信息引导也作了大量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这些优势是其他工作和网络系统不完全具备的,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已构成了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主渠道。
四、政府加强信息在公共管理的举措
(一)加强政府电子化管理建设
1、基于政府业务进行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但同时又要反映政府业务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政府业务的信息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基于政府业务并不是把传统的政府业务照搬到信息系统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政府业务目标为核心,并对政府业务进行有效的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政府信息化的成功。
2、要实现电子政务,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地推动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既要尊重现有的工作习惯和流程,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先开展的工作才能为下一步的完善奠定基础。
3、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规划建设一步到位,追求高大全,是很不切合实际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超前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模块式软件设计和功能组合。电子政府是不太可能一步到位的,包括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府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4、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再造和调整也许是应对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还有一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电子政府的建设非常重要,但它的运营和维护才是最为关键的。没有良好的系统管理、维护工作,电子政务系统将不可能取得任何实质上的效益。对电子政府建设工程的承接商,也要变革服务理念,创造性的开展全程跟踪服务模式,对客户负责到底,真正关注系统的使用价值。
5、 政府上网后,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政府网进行后续的维护管理。在硬件上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在软件上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好应用上的培训,对政府信息的应用权限制度、经营权限制度、服务等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 试论信息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2(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