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市盈率与股市泡沫的关系
股票的实际价值,既取决于股票所代表的资产的当前盈利状况,也取决于投资者对其盈利前景的判断。如果公司当前盈利状况好,分红派息多,股票价格自然会随之上涨。但有时一些新兴企业或遇到临时困难的企业,其当前盈利状况并不好,甚至亏损,但投资者认为其盈利前景好,愿意继续持有或更多持有其股票,其股票价格也会上涨。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股票实际价值的变化,以此为基础的股价上涨,都是正常的,都不应视为“泡沫”。因此,分析股票“泡沫”,即分析股价与其实际价值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当前盈利状况和盈利前景两个因素。
(一) 根据当前盈利状况与股价变化的关系分析股市“泡沫”。
股票市场上反映股价与公司当前盈利水平对比关系的指标是市盈率。这个指标的直接含义是表示每股市场价格相当于每股盈利的倍数。显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倍数越大,说明市价超过实际价值的程度越大,股市“泡沫”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市盈率的倒数反映投资者按股价投资于股票所能获得的盈利率,盈利水平越低,说明股票投资价值越低,股市“泡沫”出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用市盈率分析股市“泡沫”,最关键的是明确市盈率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水平。或者说,市价相当于实际盈利水平多少倍就可以视为是合理的,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就可视为出现了“泡沫”;反过来也可以说,按股票市场价格进行投资的盈利率达到多少才基本上认为是合理的,低于这个水平就可认为出现了“泡沫”。例如深市的亿安科技,2000年2月17日收盘价为115。63元,而年报披露的每股收益仅有0。25元,市盈率高达462倍,远超过当时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当泡沫被戳穿后,股价发生了雪崩,接最后一棒的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时至今天,同样在深市,刚公布年报的韶钢松山每股收益1。13元,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6。85元收盘价计算,其市盈率只有6倍,本人认为已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
(二)根据盈利前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分析股市“泡沫”。
公司的盈利前景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有很大关系,因此是很难准确衡量的。一种变通的办法是考察公司实际盈利的变动趋势和股价变动趋势的关系。如果公司的实际盈利呈现一种上升趋势,那么股价的上涨,特别是股价超过实际盈利的上涨,就可以视为投资者对公司盈利前景预期看好的结果。而在公司实际盈利并没有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甚至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如果股价发生持续和大幅度上涨,那么就可以判断股市含有较大的“泡沫”成分。就股市整体而言,股价指数与上市公司平均盈利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对比关系,能很好地说明股市整体的“泡沫”状况。用市盈率分析当前股市“泡沫”,需指出以下两点:一是当前上市公司的税后盈利数据严重不实。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监管部门要求的配股资格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摘牌,普遍存在利润操纵和“做账达标”行为。虚报和高估税后盈利的结果,必然高估每股收益和低估市盈率。也就是说,按照统计的市盈率数据计算,会低估股市“泡沫”的程度。二是长期以来我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在40-45倍,而当前股价和市盈率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A股正处在最近10年以来的最低市盈率区间。截止2004年9月9日,两市平均市盈率29倍左右,其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0.3倍左右,上证50动态市盈率13.85倍(注1)。而通过降低平均市盈率来挤压股市泡沫所带来后果是:低迷的股市及诸多不安定因素。
四、如何从市盈率角度来评价当前中国股市的"泡沫"成分
(一)不可生搬硬套洋标准
从世界范围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最主要的有两个,即该市场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市场利率水平。事实上,各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衡量标准,造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差距比较大,即使是不同的行业,也会有不同的市盈率水平。例如,1993年以前美国纽约交易所的平均市盈率是6倍,纳斯达克是18倍。现在美国股市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用新的理论来加以解释。但除了网络股、高科技股、计算机股在40-50倍左右,生物科技股在22倍左右外,传统产业股没有超过16倍的。香港股市市盈率通常在20倍以下,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一度在10倍以下。在香港上市的国企H股目前一般在10倍以下。而日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则长期高起,大多位于60至70倍之间,股价并没有因此而回落,日本股市对这种市盈率水平已经习以为常了(注2)。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来看,市盈率会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在一个投资区间内上下波动。因为较高的市盈率水平意味着较高的投资风险和较低的投资价值,表明市场投机气氛较浓,泡沫成分较大,因此总体偏高的市盈率水平将难以长期维持下去。而任何过度投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市场法则的惩罚,股价必然会向合理的价值中枢进行回归。值得一提的是,不能用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观点和方法来为股市的市盈率设定标准,否则,在对股票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对股市市盈率的分析和把握上,就会与国内外的经济现实和股市现实发生很大的偏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市盈率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市盈率相比较。
中国的股票市场与国外股票市场不同,有着特殊的股市国情,市盈率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是太高,在利用市盈率分析中国股市"泡沫"时,需要指出以下两点:
1、 虚报和高估税后盈利的结果,必然高估每股收益和低估市盈率。
也就是说,按照统计的市盈率数据计算,会低估股市"泡沫"的程度。股票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并不奇怪,也难以避免。但国内外经验充分说明,股市"泡沫"过大,不仅会对股市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造成危害,而且会危及经济整体。从我国来讲,股市"泡沫"过大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是损害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股市除了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优化资本资源配置的机制。但在股市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是因为:(1)市场信号严重失真。在股市"泡沫"过大的情况下,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股价上升,业绩和前景差的也上升,投资者根据股价变化无法判断企业优劣,资金流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2)上市公司的机制转变困难。在股市发展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业绩和发展前景进行"用脚投票"或用手投票以及由此导致的股价变化,都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形成制约和压力,促使其转变经营机制。但在股市"泡沫"过大的情况下,股票基本失去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者入市只能进行短期炒作,行为严重扭曲,根本无法形成对公司的制约和监督。
2、 不利于股票市场本身的健康发展。 市盈率与股市泡沫(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