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1)最终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损害投资者积极性。虽然个别投资者可以通过短期炒作从股票价差受益,但从长期的和投资者整体的角度看,收益最终只能来自股票所代表的资本的盈利状况。脱离资本盈利状况的股价上涨,最终是会跌回来的。按照上市公司公布的资料计算,目前我国股市市盈率为30-40倍,平均每股盈利仅2%左右,不仅低于债券利率,也低于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何况许多上市公司在盈利上作假,或即使有盈利,也千方百计通过送股等方式,把钱留在自己手里,而不分配给投资者。"泡沫"终究会破灭,到头来受打击最大的只能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股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国际上因"泡沫"破灭而股市十多年甚至几十年长期不振的例子并不鲜见。(2)机构投资者难以发展。从国际经验看,股票市场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培养资金实力雄厚和追求长期稳定收入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等。但在股市高"泡沫"、股票缺乏长期投资价值的情况下,证券投资基金要么难以进入股市,要么即使进入,也只能进行短期炒作,不仅发挥不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可能成为新的投机力量。(3)隐含巨大的市场风险。如上所述,“泡沫”终将破灭,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实践已经明确证明,“泡沫”的破灭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会引起社会政治的动荡。这个经验是应当认真吸取的。
(二)应该辩证认识市盈率
我国的B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按其价格计算的所谓市盈率在10倍以下,西方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仍然认为它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么,什么才是真正规范市场中支撑股市的投资价值呢?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它只能来自两种回报,一是稳定的现金分红预期,二是企业的利润增长潜力从而股票价格升值的预期。我国B股上市企业长期不分红,企业经营的滑坡和不透明以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境外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抱有信心。因而尽管所谓市盈率很低,仍然被判定为不具有投资价值。相对市场而言多少市盈率才是合理的呢?
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市盈率没有惟一的标准,平均市盈率达到二、三十倍的时候就比较合理了(注3)。我个人认为应确立一个“合理市盈率”概念, “合理市盈率”是一个可以借助科学方法与数学知识可以量化的指标。在现代股票市场,我们是通过股价来计算其数值。根据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股市的平均收益率应该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市场总的风险报酬。对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而言,合理市盈率水平应是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的倒数,而通常的观点一般以银行一年期利率近似地看作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但我们认为,由于中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其水平也不能有效地反映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所以此法并不适用于中国股市市盈率的计算。研究表明:股市市盈率的波动大约会在长期利率的倒数和短期利率的倒数之间。其中短期利率的倒数是“高峰区”,长期利率的倒数是“底部区”。目前银行一年期利率为1.8% (扣税后),把一年期利率的倒数55倍当作合理市盈率,把可以到达的高峰区当作合理区。我们认为的长期利率是10年期和20年期国债利率。目前其利率分别为3%、4% ,据此可以计算出市盈率的相对底部区为33倍、25倍。可见,中国股市市盈率的相对底部区在33倍以下,极限低点为25倍,相对顶部为55倍。因此,对沪深两市的市盈率我们就会有一个辩证的认识。从目前的市盈率来看,沪市A股总股本加权平均市盈率为 30倍,虽比西方成熟市场15倍—20倍的平均水平要高的多,但相对而言,还是整个区间的底部运行,说明股市存在的泡沫要小的多。 诚然,高市盈率和高剂量泡沫的存在,使我国的股票市场累积了一定的风险,通过降低市盈率等手段挤泡沫也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如果股市没有泡沫,没有一定风险投资收益,还有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虚拟资本的股票市场,适度的泡沫,适当的市盈率水平,是股票市场的本质所在,是吸引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可以通过“合理市盈率”来抑制股市泡沫的大量产生。我们必须辩证地客观地看待我国目前的高市盈率和泡沫,而且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随着新股发行询价制的实施,随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随着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也会逐渐地降低,股票市场的泡沫也会逐渐缩小。
引文注释:
(注1)《中国证券报》2004年10月28日 第一版
(注2)来自东方证券•证券时报联合调研组,2003年调研报告
(注3)此数据来自《市场证券周刊》2003年17期
参考文献:
1、《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金融市场学》,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著,伊志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0年
4、新浪财经网、和讯网、《中国证券报》等
市盈率与股市泡沫(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