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年 份
項 目 1989 1995 1996 1997 1998
第一产业户数
投资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金 0
0
0
0 0.96
1.01
0.93
1.06 1.32
1.19
1.29
1.20 1.72
1.45
1.60
1.57 2.05
1.73
2.04
1.69
第二产业户数
投资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金 73.01
73.83
81.41
63.41 50.46
48.58
63.31
40.94 47.81
45.46
60.42
37.86 44.82
42.69
57.68
35.54 42.21
39.48
55.94
35.77
第三产业户数
投资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金 26.99
26.17
18.59
36.59 48.58
50.41
35.76
58.00 50.85
53.35
38.29
60.94 53.46
55.86
40.72
62.90 55.74
58.79
42.02
62.53
资料来源:《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1995-1998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办公室。《中国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2 1996-1998 年全国私营企业之主要成长指标情況
单位:%
年 份
項 目 1996 1997 1998 1995-1998年平均增长
第一产业户数
投资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金 71.45
49.47
68.27
62.47 53.33
46.78
42.26
78.62 49.00
54.26
61.00
51.43 57.64
50.14
56.79
63.80
第二产业户数
投资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金 18.66
19.07
16.20
32.35 9.88
12.48
9.22
28.59 17.71
19.48
22.41
40.97 15.35
16.97
15.82
33.87
第三产业户数
投资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金 31.01
34.68
30.33
50.38 23.29
25.41
21.71
41.38 30.55
35.99
30.24
39.22 28.17
31.94
27.36
43.58
资料来源:《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1995-1998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中国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3 1990—1999年私营企业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增长情况
全国从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外资企业 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业人员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万人) 增长(%) 增长(%)
1990 15.51 2.35 1.34 40.43 170 3.66 8.45
1991 1.39 3.07 2.23 150 184 8.24 9.64
1992 1.17 2.11 -0.19 33.94 232 26.09 6.93
1993 1.25 0.28 -6.3 30.32 373 60.78 19.12
1994 1.24 2.69 -3.18 40.97 648 73.73 28.44
1995 1.11 0.42 -4.2 26.35 956 47.53 22.19
1996 1.33 -0.15 -4.16 5.26 1171 22.49 8.73
1997 1.09 -1.78 -4.41 7.59 1350 15.29 8.45
1998 0.51 -17.98 -31.91 1.03 1710 26.67 12.37
1999 0.9 -5.37 -12.79 4.26 2022 18.25 2.08
平均
增长 1.11 -2.06 -7.78 28.07 31.67 12.8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二)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我国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有较大的发展规模,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寿命短,有数据显示,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11-12岁,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40-42岁,世界1000强的平均寿命是30岁,而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8岁,民营企业仅为2.9岁。另一个是淘汰率高,私营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义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部曲,许多企业迅速的崛起,但又迅速的衰落,从改革开放至今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仅占总数的20-30%。其中失败的原因很多,专家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有的认为是广告惹的祸,有的把企业失败归咎于某一次决策的失误,有的从企业家能力上找根源等等。就个例来说,造成企业部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是不同的,但众多的民营企业都如昙花一现,不约而同的消亡,必定有其共同的根源。下面笔者将罗列出一些在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或者失败的具体现象。
1、多元化经营,扩张无度
在国际市场压力下,我国企业一直有“做大”情结,为做大而做大。于是圈地、加盟、连锁。拿医药行业来说,不止一家商业企业宣称:5年内做到万家连锁,也就是说,每天开店5.5家;按照一家药店最低投入50万元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10亿元。而最多的也不过开了千余家。
“烧鹅仔”的没落是典型的因盲目扩张而招致失败的案例。“烧鹅仔”曾经辉煌一时,在一度全国有30多家连锁酒楼,北京多达7家,而目前只有几家还在经营。“烧鹅仔”创始人林伟成在谈到一败涂地的原因时直言不讳:“当时,来谈合作的人一多,就有点头脑发热。现在想想,其实当时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基础,因此导致特许经营失败。”1995年,名声大噪的“红高粱”烩面,由郑州到北京,在全国20个城市铺开。在“复制、复制、尽快复制”的口号声中,相继倒闭,终于1998年破产,负债总额高达3600万元。
2、 没有好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产品是企业获利的源泉,此“产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包括产品和服务。例如,咨询公司提供的完善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企业没有产品投放市场,就像过日子无米下锅,巧妇亦难维系。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