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的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服务于某一个整车厂商,渠道单一,产品也不成体系。当初,中国很多零配件企业设立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汽车国产化战略服务的。在中国取消国产化率的要求以后,合资整车厂商开始了全球采购。但是,进口零件受关税、进口配额、成本的制约,这些整车厂依然愿意采购国内零配件,只是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游戏规则,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需要由原来依附一个或少数几个整车厂家,变成独立的零件厂商。而国外汽摩配企业大都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像德尔福、李尔等公司都是独立供应商,为多家主机厂服务。德尔福在全球有35个技术中心,对每一种零部件都进行专业化生产,汽摩配厂商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体系。
(二)没有核心技术
由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基础薄弱,产品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国内还无法生产,尤其是涉及节能、增效、环保、 安全、系统控制的关键零部件、核心零部件。产品普遍档次偏低,附加值小。举例而言,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桑塔纳轿车,2003年的国产化率虽然已经达到93%,但大部分零配件还是要依靠涉外汽摩配企业生产。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时常发生
和许多其他行业相比,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利润相对丰厚,很多公司纷纷进入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行业。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慢的问题,企业规模不大但工艺门类齐全,专业化水平低,产品结构很不合理。科技含量大、效益高的电子类产品比例较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中国汽摩零部件行业散、乱、差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间恶性竞争的根源。
(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国内目前的电控汽车零部件产品,如电喷发动机等,其核心部件都是国外独资或合资公司制造匹配。出口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而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
(五)出口售后服务弱
截至2003年,我国出口的零配件为79.3亿美元,不足世界市场的2%。由于我国向国外出口的汽摩配产品批量小,分布面窄,机构不健全,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很难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我国汽摩配产品的服务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应当采取的策略
加入WTO以来,我国汽摩配产品出口(含汽车发动机)增长迅速,2000年出口15.2亿美元,2001年出口17.5亿美元,增长15%;2002年达到24.7亿美元,增长41%;2003年大幅度增长,达到79.3亿美元,剧增221%。2002年之前,我国出口的主力是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产品的出口是以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为主,2002年,制动器及零件出口4.3亿美元,铝制车毂出口4.1亿美元,其他的比如汽车轮胎、散热器、离合器等出口量也比较大。2003年出口的主力是涉外企业,出口的产品是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动机及其零件、ABS等为主,其中,仅发动机及其零配件出口就达到65.3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是由涉外配件企业制造,并返销回投资国。对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而言,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从一般市场规律来看,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当然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我们还应该吸取国外经验,建立国内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并发扬集群优势,这样更能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
技术含量是很多生产型企业的发展基础,汽摩配行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汽摩配行业投资只注重生产性投入,不注重科研性投入,投入强度严重不足。从我国近几年的情况看,整车投资见效快,容易把握市场方向并且投资风险低。但零部件投资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专一,这样就造成了汽车配件比整车技术更加落后的局面。下面是我国近几年汽摩配行业总投资与整车行业投资情况:
年度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四年合计
汽车工业总投资 194.90 203.96 196.12 193.99 788.97
其中:整车投资 135.36 148.27 149.88 150.03 583.54
零部件投资 59.54 55.69 46.24 43.96 205.43
投资比例 0.44:1 0.37:1 0.30:1 0.29:1 0.35:1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2000年到2003年四年的汽车总投资合计为788.97亿元,其中整车投资合计583.54亿元,零部件总投资合计205.43亿元,投资比例为0.35:1。所以,和整车行业投资相比,我国零部件投资严重不足,而国外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发展较早,发展稳定,零配件投资大于整车投资,达到1.1~1.3 :1,即零配件的投资大于整车投资的10~30%。在我国,由于国家对整车行业采取高度保护的整车,整车厂竞争不充分,利润丰厚,导致情况完全相反,零配件的投资远远低于整车投资,仅仅维持在 0.35 :1左右。零配件企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稳固。因此加大汽摩配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是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课题。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应当加大模仿型研发投入力度。现在汽车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厂商每年都要推出一些新车型,自动变速器、防侧滑系统、GPS、ABS、安全气囊、防撞雷达、三元催化转换器等技术先进、成熟的产品纷纷被利用在整车上,这就要求配套厂的产品能跟得上新车的开发速度,因此企业只有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才能受到大厂家的青睐。专家认为,我国零部件厂家的仿制能力强,加大学习模仿型研发投入,缩小差距,逐步实现和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应该是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必经之路。
目前,汽车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传统的汽车零配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一天天缩短。而我国汽摩配产品仍普遍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情况,今天的优质产品,几年之后就可能被新的产品取代,因此,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对于那些生产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零配件产品,比如化油器、点火线圈等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随着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我国原有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也可能逐步消失。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改进自己的产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零部件产品,提高产量,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