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历史证明,不能脱离生产力的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自然经济封闭保守,发展缓慢;计划经济按计划指令办事,缺乏活力,都无法与勃勃生机的市场经济相比,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总结了国内外经验教训,提出发展以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为主要内容的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实行市场经济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民营经济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主体,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它以市场为导向,产权清晰,自担风险,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它体制新、机制活,具有经济激励、适应市场的内在素质;它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在推动资本社会化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是最初的先行者,并逐步发展壮大,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发展和引导这样一支非公有制经济力量,是我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和正确选择。
(三)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快速增长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量的主力军,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投资的贡献: 从1981年到2002年,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25%。2002年不包含外资的民间投资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0.3%。如表1所示:
表1 民间投资发展情况
年份 民间投资额(亿元) 增长速度(%) 占全社会投资比重(%)
1999 10224.7 10.4 34.2
2000 12144.4 18.8 36.9
2001 14304.6 17.8 38.4
2002 17516.0 22.4 40.3
数字来源:国家统计局
(2)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民营经济上缴税收比重不断升高,到2002年底已接近37%;2002年广义民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为14.8%,如表2:
表2 民营经济(广义)上缴税收增长率(%)
年份 总计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所占比重(%)
2001 19.7 -0.6 22.1 36
2002 12.1 -0.2 14.8 36.9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3)为增加出口做贡献:2003年个体私营企业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9.7%,全社会的出口增幅为34.6%。民营经济所占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如表3:
表3 民营经济与全社会出口情况(%)
年份 全社会出口增长率 民营经济出口增长率(广义) 其中:个体私营出口增长率 所占比重
2001 6.8 15.4 98.4 57.5
2002 22.3 32.6 154.8 62.3
2003 34.6 48.1 149.7 68.5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4)对繁荣市场、消除短缺经济的贡献: 从1990年到2002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6%, 1999年以来,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基本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左右。如表4:
表4 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比重
年份 全社会总额(亿元) 个体私营经济(亿元) 占全社会比重(%)
1999 31135 16206 52.1
2000 34153 17162 50.3
2001 37595 17744 47.2
2002 40911 20152 49.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量的主要力量。
2.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民营经济的比重快速上升。根据2002年的测算数字,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占中国GDP增长的35%左右,外商和外商控股占16%左右,民营经济则已占到48.5%。2001年末,在全国企业法人中,国有企业仅占12.2%,私营企业占到43.7%。在200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只占36.22%,非国有企业占63.78%。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的私营企业已经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有13.9%的私营企业准备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化。
3.民营经济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为社会稳定做贡献。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