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一是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有一流的企业家,就有一流的企业,新型的企业家不仅要有远见卓识、信誉、沟通技巧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能力,还要具备把握变革的能力,把握雇员、股东、客户期望的能力,建立结构多元化和人才多样化企业的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感。二是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对职工整体素质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在职工中不断发现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人才和外贸人才,在挖掘企业内部人员潜力的同时,积极向社会招聘引进人才,并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4、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获得精神动力的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内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对外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说到底就是深层次的竞争——企业文化。目前,我国市场正处于转型期,缺乏成熟和完善的机制支撑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关注这个深层次的问题,它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是一种凝聚人心,表现自身价值,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撑企业前进,用原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的话说“企业文化就是让员工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公司使用”。可见,企业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种力量增强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如松下的热忱、西门子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都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力量,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人与物的关系,优化各种管理要素的组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企业的素质,使企业富有生机与活力。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的丰厚土壤,不断加强,不断创新,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文化与管理相互融合,促进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练好内功,提高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资本。
(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就是实现公平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持续发展,关键就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麦勒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可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和源泉,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它具有打开各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还处在成长阶段,综合竞争能力还比较脆弱,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民营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当务之急就是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的竞争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得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是一种集合的能力,其核心是健康的企业文化,其关键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民营企业要通过不断创新和学习,获取知识,运用各种资源,发掘自己的优势,准确定位,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有市场,保持优势,才能使企业获得发展,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些著名的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索尼的微型化,本田的发动机,英特尔的芯片制造技术等。
(三)不断创新
没有创新的企业就会死亡。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企业永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现代企业而言,创新是决定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企业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本,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实力,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现代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变化莫测,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社会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出路就在于不断创新。创新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它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管理,而且还涉及到外部的市场调研、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管理,只有不断地提高市场适应性,才能有效地实现创新的目的,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主要从事传统的工业,产品技术含量、档次、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设计、制造工艺落后,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专业管理,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改变“一招鲜,吃遍天”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培育一批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改善落后的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由“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换,把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如海尔集团,就不断利用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产品始终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正如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创新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没有一劳永逸的,要不断得到充实、发展、更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四)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特别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品牌不仅仅是产品的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性能、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品牌是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良好形象的标志和企业综合优势,它还凝聚着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经营、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等诸多文化内涵。当今市场的竞争,实际就是品牌的竞争,毫无疑问,企业要想保住市场占有率,赢得市场,就必须创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牌。大家熟悉的可口可乐、诺基亚、西门子、宝马、奔驰、奥迪等著名品牌,也许并不知道它们的生产国别和制造公司,但对这些品牌却家喻户晓,在市场上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消费者中有良好的口碑,它们靠的就是品牌形象。
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展壮大,没有自己的品牌是不行的,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的步伐,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正确认识品牌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依靠技术进步,打造高品质、优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壮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不断成长。创品牌必须以诚信为本,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内在品质为基础,要经得起市场和消费者的长期检验,从创新上下功夫,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来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企业的制度提升、规模的提升、管理的提升,通过管理的现代化保证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五)组建企业集团
所谓企业集团是指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服从于体现共同利益的某种决策体系的企业群体。企业集团是现代经济联合的高级形式,它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强大的经济功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组建企业集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符合我国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企业集团具有强烈的扩张效应,通过资本积聚和联合经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范围,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竞争合力,抵御经济风险,达到规模经济效应。
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现状,大多数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在目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的形势下,如果民营企业坚持现状,各自为战,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量,有的企业会被挤出市场,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把分散的企业集中起来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运作,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化配置,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围绕核心竞争力,实施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保持优势,也有利于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由此可见,组建企业集团是今后民营企业发展强大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一是要有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有不断增强的企业竞争力。当然,关于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个大的课题,还有待于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和经济界学者进一步探讨。
总之,我们认识民营经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是正确的和必然的,民营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肯定民营经济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民营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市场机制也非灵丹妙药。当前,民营企业所面对的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坚信,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民营企业一定会得到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波:《中国民营企业产业发展报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2、 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邢贲思:《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 白光,马国忠:《企业发展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 梁文潮:《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6、 蒲楠:《打造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7、 朱彤,罗仲伟:《拥有持久竞争优势》,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8、 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中国言实 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