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与投入比例逐步上升
虽然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堪忧,但也有值得欣慰的积极方面。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信息化上的投入持续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通过实践体会到了信息化的好处,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的发展和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交互作用在促进。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实施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思想落后,个别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基础薄弱,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即使实施了信息化,也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1、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不能否认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也不能否认国外SAP、ORACLE这些软件的先进性和成熟度。那么为什么信息化应用在我国有些中小企业中还不成功呢?问题就在于现代企业管理和传统企业管理、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没有得以有效地解决。信息化,既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它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通过思想和方法的引入,从而带动企业管理变革与企业创新。
2、企业领导层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缺乏专门人才
由于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新型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这一系列工作如果没有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和统一指挥就很难开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中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消极对待或抵制等问题 。
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就整体而言,当前网络人才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两个不合理:一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只会造成人才成本的加大,人力资本的沉淀。根据浙江省对全省 506 家企业信息化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有 54.67% 的企业认为内部缺少专业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信息机构的专职人员大多只有 1、2 人,同时,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同样很严重。(注9)
3、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但一些企业担心投资的风险和投资心理上的急功近利,使得他们在信息投资方面犹豫不决。有些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有 70% 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占总资产的 8% 以上。另外,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
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国家有关部门为了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颁布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为它保驾护航,各级政府部门也对中小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扶持。另外,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也吸引着国内外知名的IT厂商更加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国家有关的法律保障以及各级政府积极的引导、扶持
1、相关的法律法规
(1)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2)国家经贸委2000年7月6日颁布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3)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3月7日联合颁布了国经贸企改[2002]123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
(4)国经贸中小企颁布了[2001]52号文件——《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
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黑龙江省颁布的黑经贸技术联发[2002]402号文件——《黑龙江省“十五”期间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哈尔滨市颁布的《哈尔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等等。
以上法律、法规都提到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信息等提供方便,在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试点,为降低中小企业市场开发成本创造条件。
2、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