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根源。深刻地认识中国腐败的根源是解决中国腐败问题的关键。研究腐败发生的根源,目的在于遏制腐败产生的对策,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意识存在与人的“欲求”的结合。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随之便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人民、对国家、对整个社会有相当严重的危害。就是这样一种人民恨之、国家治之、社会斥之的不良社会现象,为什么能够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呢?我认为中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给我们留下了几个世纪难以消除的封建残余思想,这些封建残余思想不仅在社会上大量存在,有的甚至在人们的头脑里还根深蒂固,诱发了许多腐败的产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还没有完全消灭生产资料私有现象、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加之封建传统思想,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使权力主体价值失范,道德沦丧,由此产生了通过腐败行为以牟取私利用于享乐的动机。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的反映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严重。只要世界上还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存在,再完美的法律、制度也不可能杜绝腐败的发生。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处于大转型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必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新旧并存的局面。制度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行什么样的体制,就要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与其相适应。制度建设同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由旧的体制向新的体制过渡期间,法制还不够健全,管理、监督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这种局面难免在某些方面形成空隙。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空隙的大小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由于我国现在处于转型期,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范围还比较宽泛。我们党内还存在治党不够严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抗御腐蚀的能力低下。对腐败分子的发现机制还不够合理,法律制裁和纪律制裁有时过于流于形式,也不够严厉等。加之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和客观上的惩治不严造成了这个行业的低风险,高收入。少数人员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恶性膨胀,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甚至贪婪成性挺而走险,坠入了严重腐败的违法违纪深渊。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这些既是中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反腐败任重而道远的理由。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现阶段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也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滋生和发展,并很快形成规模。我们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如果我们彻底杜绝了漏洞,那么腐败现象也就失去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的不健全也是造成腐败的主要根源。
四、腐败的危害
腐败是一种社会危害现象,它虽然发生在少数人员中,但它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腐败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
(一)腐败现象妨碍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干扰改革开放,阻碍经济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必须使经济运行的规则不受人为的破坏,不断积累壮大国家和集体的经济实力。而各种腐败的发生与这些客观要求完全相违背。比如,当今的大吃大喝,奢侈浪费之风愈演愈烈,其势相当凶猛。据有关方面统计,仅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全国每年浪费的钱财就高达数百亿元之多。此风未止,又竞相兴起购买更换高级小轿车之风,为此而花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钱。经济领域的投机诈骗、贪污、受贿、钱权交易以及以种种名义化公为私等等,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这些腐败的违纪违法行为,污染了社会空气,影响了社会稳定,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干扰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有的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生活上腐化堕落,经济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还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取明的、暗的种种手法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损害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有的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破坏改革开放,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大搞走私贩私、经济诈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严重干扰破坏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损害党和国家肌体,削弱党的战斗力;破坏党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实践证明,无论哪一级党组织或党员发生严重违纪,自身腐败了,必能使党的肌体受到危害,使党的组织的战斗力受到削弱。国家肌体也是如此。因此,坚持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是维护党和国家肌体,增强党和国家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贪图享受、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严重脱离了群众;有的甚至官僚主义、压制民主、打击报复、以权代法、任意侵犯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有的还公然索拿卡要、敲诈勒索、贪污受贿,直接危害群众的切实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地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大大降低了。对此,必须坚持开展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否则,任其泛滥下去,党和政府势必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势必关系到党和政府的生死存亡。
五、遏制腐败产生的对策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败工作。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党和政府逐渐形成了反腐败标本兼治的新思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注1)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注2)
(一)、加强思想教育,做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把遵守党纪政纪建设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我们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治、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只有人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把遵守党纪政纪建设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教育广大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侵蚀,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勇于奉献的本色;加强纪律观念,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各项纪律。腐败的本质决定,要反腐败,必须要有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来消除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正确导向掌权者对权力的使用,正确导向人们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来满足“欲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的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自身不廉洁,就丧失了领导权,就不可能带领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搞好了,就可以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遏制腐败的产生。
(二)、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以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策问题研究65(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