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世后,国外汽车企业以低成本为基础进行价格竞争,争占我国汽车市场。而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没有技术优势,但有市场优势,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中国汽车业面临一个变局,在这个变局中,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如果中国汽车业在转型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中国汽车业就会创造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主题词】:汽车工业;成本战略
【正文】:
在近年的世界汽车市场上,汽车巨头的激烈竞争集中体现在降低成本上。各大汽车集团纷纷聘用有“成本杀手”称号的人担任要职,以成本管理创新为手段,以低成本为基础,以价格竞争作为抢占市场的法宝。作为当今世界上具有最大潜在汽车市场的中国,入世的未来几年,汽车工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将受到全方位的冲击和震撼。降低成本,并保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就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目前我国汽车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产规模狭小。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产业,规模效益的特点十分突出。没有一定的规模就谈不上效益。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美国的通用、戴姆勒一克来斯勒和福特三大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5.1%,日本的丰田、日产和本田1996年的汽车销售量达965.5万辆,占当年全球汽车销售总量的28.2%,而我国排名前三位的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家汽车制造公司1998年的年产量分别只有28.9万辆、23.6万辆和19.1万辆,三者相加只有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7.4%。我国现有汽车整车厂126个,居世界第一,超过其他国家所有汽车厂家的总和,但产量仅占世界的1/50。
(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1997年,我国人均整车产量为2.5辆/人;而日本为40---60辆/人,美欧为20--40辆/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差甚远。
(三)是产品开发能力低。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一个产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开发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汽车整车真正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是引进或者仿制,即使自己设计的产品,也多是参照外国车型或是利用国外技术匹配而成。
(四)是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目前汽车工业不论是产品技术性能还是生产技术,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从产品的技术性能看,一般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10年左右,引进的生产轿车多为发,达国家80年代的车型,中型卡车东风140、解放141相当于国外70年代的产品。国产车在外观造型、故障事、油耗、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等方面与国外车有较大差距。从生产技术上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