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非公有制企业更能适应市场机制和利率市场化,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反映更为灵敏。因此,要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在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时需要以货币市场的利率信号作为指导。另一方面,完善的金融市场可是商业银行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利率风险规避的必要条件。因此,利率市场化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互为条件,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与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相结合。发展金融市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
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影响了货币市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作用,导致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失真。因此,只有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扩大其规模和覆盖范围,提高其运行效率,增加其影响力,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信号。
2、 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
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具备市场层次和品种丰富、投资主体和对象多元化等条件。要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着手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出二板市场,不断完善壮大三板市场;要在完善风险控制的条件下,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机构投资者的培育;要在大力发展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各类投资基金的同时,加快退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的发展步伐;要以QFII的形式引导外国资金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组建中外合资或合作的基金管理公司并逐步加以规范,使之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同时,要严把企业上市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并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公开性、准确性、及时性,确保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建立金融期货市场尤其是利率期货市场
利率市场化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为了使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需要建立金融期货市场,特别是利率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可以为利率风险的转化和摊销提供手段。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盲目推进。我国应该在大力推进各项配套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且,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保证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注1:资料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
注2:资料来源为新华社和CCTV的经济信息。
注3:资料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商业银行资产平衡表》。
注4:资料来源为《各商业银行资产平衡表》、英国《银行家》杂志和《世界统计年鉴》。
注5:资料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
注6:资料来源为《2000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和《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
主要参考文献:
1、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雨露主编:《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厉以宁主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曹凤岐主编:《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5、米什金著,李扬等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6、弗兰克•法伯兹等著,康卫华译:《金融市场与机构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7、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著,伊志宏等译:《金融市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李宏瑾、项卫星:《从“入世”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时报》,2000年11月4日。
9、高建华、李显臣:《加入WTO要求推进利率市场化》,《经济纵横》,2000年10月24日。
10、吴树波:《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
11、黄建锋:《利率市场化观察与思考》,《金融时报》,2000年9月29日。
12、王俊、李宏贵:《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中央财经大学,2001年3月22日。
13、骆波:《对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探讨》,《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37期
利率市场化问题(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