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漂泊的布衣游侠(二)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资料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教育论文资料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论文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资料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资料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漂泊的布衣游侠(二)
毕业论文网提供本科专科自考硕士原创论文资料,MBA论文,MPA论文,职称原创论文资料发表及大量原创现成论文资料
销售价格: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文档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漂泊的布衣游侠(二)
这也就成为了李白一生以游侠的精神形态和生命形式,追求政治理想实现抱负的起点。
二、李白向理想发起的四次冲击及其文学表现
纵观李白的生命历程,他怀揣着理想向现实发起的几次冲击,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向风车发起不顾一切的冲锋,激荡着布衣卿相式的独立人格觉醒与壁垒森严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碰撞。我们以这几次李白用生命发起的碰撞作为基点,阐述他在几个阶段的性格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在他生命某一阶段中的文学表现。
(一)李白游侠生平的第一阶段——白马游侠儿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李白生命最初所抱持的游侠精神中,并不是以反主流社会为指导思想的,更不会是要成为那些游士、刺客之流,而充其量是不遵循常轨的晋身仕途,希望通过游侠特有的浪漫的生命形态显扬天下,借以得到统治阶层或是社会的普遍认可的。这从他“遍干诸侯”的表述就可以得到验证。
游侠之能激起有正义感人们的豪情,起而效之的,是他譬如黑暗如磐的专制社会中一点希望灯火的理想形象。但是真正对游侠知之较多的社会群体,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他们绝大多数是上层阶级或是富有阶级,缺少反抗主流的动力,于是,他们为游侠生活开拓了另一个形象——武装报国。曹植的《白马篇》中对司马迁眼中的另类游侠儿进行了热情的歌颂,“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达了自己向往建立功业的理想,宣泄了郁积于胸中的慷慨不平之气。
青少年时期的李白,显然受到诸如王维的《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崔颢的《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等此类作品的影响和激励的。
如果说普通游侠实现精神理想的道具,只有一种武器,即是剑;那么李白具备两种武器,剑和诗。“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1],韩非心中深恶痛绝的两件,李白都兼而有之了。这一时期,也就是出川前的李白大抵的确是个深谙纵横之术的,满怀美好梦想的,才华横溢的青年侠客。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游历的时候,努力效法古之游侠的行为方式。
他少年学剑,剑不离身。“宣和书谱”中曾说他“卯岁知通书,及长好击剑,落落不羁束”。李白自己也常常说“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2]、“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3]。
他任侠仗义,快意恩仇。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白常常自诩为鲁仲连,也是一个“义不帝秦”的侠客式的人物,他自己的诗作中更是常有出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4]、“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5]等字句。
他仗义疏财,救济落难。他在漫游江陵时,遇到了卧病旅途,穷困潦倒的孟浩然,慷慨解囊,结为知己。随后在扬州更是有“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6]的“壮举”。
他重情重义,纵情恣肆。“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6]
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少多金,又仗义疏财,有任侠之风,得到无数人的喜爱,此番游历可谓一路春风笑语,“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7]就连离别都充满了快乐。
我把这一时期划分为阐述李白游侠生平的第一阶段,热烈的、夸张的、肤浅的,有游侠之风度,而无游侠之风骨。因此,只能说他是游侠儿,而不能称之为游侠。
(二)李白游侠生平的第二阶段——布衣游侠
现实并不总是这样美好的。当诗人终于结束了此次漫游,在湖北安陆定居下来,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亲,从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8]。以安陆为中心,开始他的干谒与漫游的生活,历江夏、襄阳、洛阳,北上太原,南下隋州,又回到洛阳。他后来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记此数年间之行踪。这几年,他以一种迫切强烈的心情,上书裴长史、韩朝宗,希求荐用。“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9]。韩朝宗以善举贤才名闻当时,但他也未能荐举李白。
历经多次干谒失败之后,李白选择了更加直接的西入长安求仕,结果同样令他大失所望。在长安,大唐帝国的都城,他用一双布衣的眼睛,看到的不是繁花似锦,更没有理想中的励精图治。
在这里,他看到的是“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10]中无法无天、目无余子的贵族子弟;看到的是“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11]中只知弄权夸富,不知体恤百姓的长安权贵;看到的是“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12]中长安城各个阶层普遍存在的骄奢安逸风气;甚至险些身遭灾厄“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
/6/6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漂泊的布衣游侠(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试论《红楼梦》的女性形象——薛..
下一篇
:
从“三言”探析明初的时代特色—..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李白
个性
形成
及其
文学
表现
理想
现实
之间
漂泊
布衣
游侠
2016-07-02 13:43:14【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