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白同时代的其它诗人,或是以天下为他人之私,或是以天下为天下共同之私,只把自己当做天地间的过客,根本无法将个人的自由的主体意识摆到李白这样的高度上。而李白是自由的,他以世界主人翁的姿态,热爱着这个世界,同时又自由挥洒、不暇整饬,不为世界所限,发自肺腑的吟唱着“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21]的诗歌,为自己插上人类性灵的双翼。
另一方面他代表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以及对“正义”的坚信。他在向现实发起的冲锋中,每一次的遍体鳞伤,都是其优秀品德的一次熠熠生辉。
李白就是我国盛唐时代的堂吉诃德,一个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漂泊的侠客。
在塞万提斯所处的那样一个“着了魔的”世界里,堂吉诃德在他迷茫而模糊的正义中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当年迈的贵族在酒宴上讽刺他,让他早点放弃那些可悲可笑的幻想,他站起身用铿镪有力的声音驳斥道:“你们难道就满足于每天这样平凡而舒适的生活吗? 吃点肉,喝点小酒,再听些歌舞。你们当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去探险与完成自己生命的旅程。我的历险虽然充满了危险与阻碍,但我并不害怕这些,反而我为自己能否捍卫正义与保卫人民的使命而感到自豪。难道这样的做法与思想应该受到质疑与嘲弄吗?公爵大人与在座的各位请你们评断一下,应该吗?”[65]
在繁华似锦掩饰下的危机重重的大唐王朝,李白在“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66]的险路上禹禹独行,高唱着“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22]的济世大愿。
堂吉诃德清醒时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糊涂时又是一个乱冲乱杀的疯子。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些极端矛盾的现象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他的复杂、丰富、多方面的性格。读者可以嘲笑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迂腐,却不得不承认,骑士精神所包括的八大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在堂吉诃德身上都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正如中国民间自古至今绵绵不绝对“游侠”精神的歌颂和向往: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在某种程度上,东西方人的精神维度一样,追求公正、爱惜荣誉、不怕牺牲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引文注释
[1]韩非(前秦).《韩非子•五蠹》
[2]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588页
[3]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酬崔五郎中》.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752页
[4]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结客少年场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223页
[5]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402页
[6]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057页
[7]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金陵酒肆留别》.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621页
[8]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078页
[9]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449页
[10]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八》.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87页
[11]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四》.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05页
[12]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三首其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68页
[13]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457页
[14]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司马将军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218页
[15]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塞下曲六首其三》.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249页
[16]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胡无人》.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87页
[17]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战城南》.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57页
[18]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乌夜啼》.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56页
[19]杜甫(唐).《少年行》
[20]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八》.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97页
[21]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江上吟》.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325页
[22]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038页
[23]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635页
[24]李阳冰(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草堂集序》.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229页
[25]冯梦龙(明).《警世通言•李太白醉草吓蛮书》
[26]辛文房(元).《唐才子传•李白》
[27]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947页
[28]任华(唐).《寄李白》
[29]李焘(宋).《续资治通鉴长编》
[30](英) 崔瑞德 (Twitchett Denis) / (美) 费正清/ (英)鲁惟 (Loewe Michael).《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出版
[31]司马光等(宋).《资治通鉴•唐纪》
[32]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宋).《新唐书》
[33]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三》.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32页
[34]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枯鱼过河泣》.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287页
[35]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结襪子》.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222页
[36]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君道曲》.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221页
[37]李百药(唐).《北齐书•尉景传》
[38]王夫之(清).《宋论》
[39]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梁甫吟》.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50页
[40]杜甫(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饮中八仙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265页
[41]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将进酒》.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59页
[42]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九》.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29页
[43]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一》.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03页
[44]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日出入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86页
[45]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77页
[46]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远别离》.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39页
[47]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550页
[48]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777页
[49]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486页
[50]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幽州胡马客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235页
[51]庄周(前秦).《庄子•杂篇•说剑》
[52]孙武(前秦).《孙子兵法•谋攻篇》
[53]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独漉篇》.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94页
[54]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00页
[55]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372页
[56]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377页
[57]萧士赟(元).《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58]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上留田行》.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72页
[59]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前秦).《论语•宪问》
[60]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与韩荆州书》.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054页
[61]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赠崔司户文昆季》.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464页
[62]孟轲及其弟子(前秦).《孟子•尽心章句下》
[63]孔子门人(前秦).《孔子家语•五仪解》
[64]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65](西)塞万提斯.(中)傅东华译.《堂吉诃德》.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第一版
[66]李白(唐).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蜀道难》.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第143页
参考文献
1.李白(唐)著.王琦(清)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2011年第一版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
3.(西)塞万提斯著.(中)傅东华译.堂吉诃德.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第一版
4.杨国荣著.中国古代思想史.三联书店.1954年第一版
5.蘅塘退士编.陈婉后补注.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59年第一版
6.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7.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4年第一版
8.冯国超主编.白话资治通鉴.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9.于春媚.论李白的布衣意识.河北大学硕士学位文档.2005年
10.张冰.主体意识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契合——李白与盛唐文化关系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文档.2009年
11.张忠云.魏晋风度与盛唐魅力——论陶渊明、李白诗文中自由精神的张扬.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4月.第10卷第2期
12.刘丽梅.唐传奇中的豪侠形象与文人的侠客情结.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9卷第1期
13.张英.李白的布衣意识及其人文精神.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及其文学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漂泊的布衣游侠(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