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公文写作素养当代价值的思考
苏轼一生从政生涯曾任多个重要官职,他曾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皇帝近臣)、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专掌制诰( 掌管皇帝内部机密),是皇帝近身的参谋秘书,元祐二年( 公元 1087 年)又升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侍读是皇帝的老师,即高级翰林。并且苏轼在其政事活动中写过大量经世治国的公文,比如《 上神宗皇帝书》、《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 乞免五谷力胜税钱劄子》 等。 他的公文犹如他的散文,气势纵横,行文流畅,雄辩滔滔。同时他又以文学才华横溢被大家所熟知,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名人秘书”。 而公文写作对秘书而言至关重要,因此,从秘书角度解读苏轼的官职及公文能够给当代秘书的公文素养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学习,从而提高秘书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
一、苏轼工作态度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秘书工作繁琐,复杂,很多小事杂事,而且是“幕后工作”,但是责任又重大,这些工作性质就要求秘书人员能够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埋怨。不为名利做事,甘当领导背后的无名英雄,加上秘书经常要给上级写稿,但是自己不能署名,更拿不到稿费;秘书还要组织会议,做会议记录,但是自己不能坐上主席台领讲;秘书的工作性质需要秘书人员经常熬夜,但是放假不一定能休息;秘书还要经常出差给领导办事全国跑,而且秘书的工作有时候还得不到家人的谅解和社会的认可。这种种实例均说明,如果秘书人员没有一颗不图回报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是做不好这份工作的。
纵观苏轼毕生经历,爱护百姓、担忧人民是贯通他全部政治生活的主线,也是他一生不变的的思想作风和政治素养。苏轼一生写有两百多件奏折,当中直接为百姓安危和利益请命的奏议就有五十多件了。他一生仕途坎坷,毕生漂泊,即使在患难关头也不忘为人民请命,可见苏轼有多关心人民百姓了。
苏轼不但心系百姓,还亲自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即使他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没有权力在身,他心里仍然惦记着百姓,不忘记为人民谋福。他在凤翔任职时根据当地情况改革了衙前役制度;他在密州任职时为农民求雨,想办法帮助农民灭蝗还组织;鼓励百姓们收养弃儿的事;他在徐州任职时为了保护人民组织和指导大众抵抗洪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呼吁百姓开展赈灾工作同时浚通西湖、疏导城中的运河以及修复了六井;他在颍州时疏通沟渠、治理西湖以及以事实为根据阻止人民新开八丈沟。他被贬惠州帮助百姓修东新桥和西新桥,他儋州办私立“民族学院”,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苏轼造福人民和地方的事例多得数不过来,他到当地百姓的称赞,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二、苏轼秘书责任之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关于苏轼公文写作素养当代价值的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