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滕子京岳阳文学书写及其影响的思考
北宋庆历四年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今岳阳)。重修岳阳楼后,他给范仲淹写了一封《求记书》,提出山川风景建筑要与山水人文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今天的园林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写下《临江仙·巴陵》词一首,巧妙的借用诗人钱起和孟浩然两首名诗的诗意,代诗意入词,没有丝毫斧凿之感,化裁先贤成句,一如己出而自成风格。滕子京主编了岳阳楼历史上第一部诗文专集《岳阳楼诗集》,开启了地域文学之先河,还点明岳阳楼诗文的作者多是流迁之人,这些诗文的共同特征多《离骚》叹惋之意,极具理论意义,并亲自作序,留下一篇最早关于岳阳楼诗集的序言,为岳阳保留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滕子京以他的卓识“重修岳阳楼”和鲜动的文字树起了文学与历史的纪念碑,传播了灿烂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湖湘文化的形成。以下是关于滕子京岳阳文学书写及其影响的几点思考:
一、对岳阳楼文学的影响
岳阳楼建立于东汉末年,是一座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楼。自从唐代开元年间,岳州知守张说和朋友登楼赏景,作词吟唱开始,就有无数的骚客文人聚集于此,纷至沓来,划船洞庭,作文抒怀,留下的优秀巨作更仆难数。“窃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文字非出于雄才矩卿者不成著。”等到北宋庆历年间,作为岳州知守的贬官滕子京认为山川胜景、风景建筑要有著名的雄才书写文字来称赞记载,楼阁才能被赋予新生命,不会因为自然的人为的破坏而消失不见,从而成为经久不衰的古迹名胜,因此他特意邀请了当时被号称为天下第一流的名人范仲淹写下了震砾古今的《岳阳楼记》。正如《岳阳楼记》中阐明的那样,岳阳楼是羁留巡游的文人墨客荟聚之地。在谈到岳阳楼诗歌时,滕子京唯独认可张说。滕子京将他对张说诗歌的认同,写进《岳阳楼诗集》的序言中,不仅仅是在情感上与张说产生共鸣,而且也奠定了岳阳楼文学的“贬谪基调”。这种对“贬滴”身份的自觉认同和后来范仲淹“忧乐”精神的砥砺,使后世岳阳楼文学常表现出一种“用世的气质”。与此同时,爱国忧民,经世致用的精神到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岳阳楼诗文的永恒主题,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深刻地影响着岳阳的政坛和文坛,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深化着人们的思想,对整个社会起着积极深远的作用。
二、对岳阳文化的影响
关于滕子京岳阳文学书写及其影响的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