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也应该从社会的需求角度来开展人才的培养,尽量推动人才的培养朝着应用型的方向进行发展。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的是理论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比较差,在就业时不具备优势。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培养方案带有上设定和学科教学内容的设置,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二、新课改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应朝着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发展。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认识,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学校管理者要将汉语言文化专业教学工作纳入到新课改重点任务中去,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汉语言教研工作,促进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态度的改变。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之在摆正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认识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新课改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要首先从转变对本专业作用的认识上做起;学校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改革。
(二)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根据新课改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培养当代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落实新课改视域下教学改革的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所选信息的选择,要选取最优化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攻克,从而构建一个独具个性的语文教学课堂。建议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模式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力量,使其更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要努力将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注重对文字的欣赏,而不要过分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文章肢解,过度解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逐渐模式化,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所以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尽量设计多种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相当重要。
(2)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安排学生唱一首内涵优秀的歌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积累;也可以在课上开展文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之间增长文学素养,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专语文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活动这一特点,来增加语文课堂的活动性、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信心
中专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中容易遇到困难,对于学生遇到的较难理解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方式直观地提供一些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当学生获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有动力去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总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不论是普通教育的学生还是职业教育的学生,都需要进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有利于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注意力,使其更主动地吸收汉语言知识,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更有信心学习汉语言文学。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提问、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便可以很自觉地投入到其中。各大高校应结合学生实际,创新优化教育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汉语言文学在当代的发展。目前,我国新课改视域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方法落后,课程安排不合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转型的思考———以铜陵学院为例[J].王文丽.铜陵学院学报.2016(04)
[2]突破实践困境重构师资培养目标视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当代思考[J].唐代兴.中国大学教学.2011(06).
新课改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