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庄子用前人言行来叙述,以表达其想法。“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的宋荣子他对待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的去追求,但是即便如此,“犹然笑之”还是表达了他还是有他没有到达的境地境界。列子的御风而行“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庄子表示虽然免去了步行但还是有所待的,倘若顺应天地,驾驭六气,游以无穷,“彼且恶乎待哉?”
三、以卮言为曼衍,观点之言,自然之言
卮言是庄子表达思想观点的言论。庄子对于卮言的解释是:“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已蔓延,所以穷年”。可见庄子对于卮言的想法是如日出一般,每日循环往复,自然也。是天地万物自然流露出的,非我一人的言论,是自然的言论。
庄子想在《逍遥游》种表现什么观点呢?答案是“无待”,无待即逍遥。如何表达“无待”呢?我们一点点剖析,本文一开始用了相当大的一段话来描述大鹏“徙于南冥”的壮观,但是随之又用芥草与水、杯子与水,来表达大鹏“扶摇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是因为风在它身下,凭借着风里飞翔,是”有待“以此来否认大鹏南飞是“逍遥游”。接着用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来得出“小知不及大知”,而后又用“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来表达短命。用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来表达长寿。庄子又说彭祖到现在还以长寿闻名于世,如果我们都与他相比较,可不是可悲可叹吗?来得出“小年不及大年”。从而引出斥鷃“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的“大小之辩”。
庄子又说尧让位天下给许由,但许由却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我不为名,天下于我无用,厨子虽不下厨,但主祭之人也不应越权做厨子之事。肩吾向连叔请教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起神凝,使物不疵疬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一个人真正的聋和瞎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聋与瞎。那位神人的德行已经与自然万物混为一起,求得这个天下的治理。这样的神人,已经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到她了。即使是他所留下的“尘垢秕糠”都可以造就尧舜,他怎会把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他的大葫芦种子,因为觉得没什么用就砸掉了,而庄子认为“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你现在有可以容纳五石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间漂浮水上作为小舟,却担心它太大没有地方可以放,你是不是心胸太狭隘了呢?惠子又用樗树来反驳庄子的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狌、斄牛反问惠子,你担心大树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徘徊在它旁边,躺在它的下面。“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所以本文庄子充分的表达了天地万物无论大小都是“有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是忘记自己本身的,“神人”是可以抛开功名利禄的,“圣人”是隐姓埋名万事不求的,是“无待”的。这才是庄子的认为的“逍遥游”。
关于《庄子·内篇·逍遥游》的解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