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允价值的本质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认定。具体来说:
(1)市场存在竞争,买方或卖方对交易的对方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对象进行交易。
(2)市场的信息是完备的、对称的。交易参与根据市场上的信息考察某项资产或负债的风险与收益,最终对交易价格达成共识。任何一方所掌握的特定信息并不能左右市场价格,也不能影响正常的交易。
(3)交易双方经济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关系。由于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不同,从而决定了资产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平的或出于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提供了可靠的计量依据。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
1、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及可变现净值。
现行成本指现时取得相同的资产或与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现行市价是指在正常的清算过程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业务中,一项资产可望换得的、未经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扣除转换时可能发生的直接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及可变现净值是反映资产的现行价值的计量属性。现行成本是从成本的角度反映现行价值,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从收入的角度反映现行价值。所以,它们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看:(1)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及可变现净值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现行价值计量;(2)一般来说,当交易各方处于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公平的现行市场价格或者说现行成本都是公允价值,但是双方交易非自愿、交易金额不公平等情况的市场价格不是公允价值,同样对应的成本也不是公允价值;(3)公允价值不一定都是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在个别别情况下,比如衍生工具,其性质是一种尚未履行或处于履行中的合约,不是已发生的交易,根据规定,所有金融工具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即用现值技术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此时,公允价值就不是现行成本、现行市价;(4)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因为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未来收回的现金与现在收回的现金是等价的,这样的计量不会得到市场参与者的承认和接受,也就是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不一致。
2、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