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按过去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的市场价格作为记录和报告的计量属性,即使现行市场价格变动,该记录仍保持不变。即在活跃的市场条件下,在公平的竞争中,历史成本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是过去的公允价值,不是现在的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属于需要重新开始计量的属性,是现行价值计量,是一种动态计量属性。过去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的公允价值相对于现在是历史成本。
3、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根据任何一系列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都可以计算出一种现值,现值计算,是一种计量方法,指运用现值技术估算某项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的价值的问题,此时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公允价值都是现行价值。但对于某项资产所预期的不同未来现金和折现率,可以计算出不同的现值,按公允价值的定义,显然每一种未来现金的现值都不是公允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公允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关系:
(1)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基础是该项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形成该资产的公允价值的重要因素。
(2)即使单个主体自身认为是对某项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最优估计与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一定一致,这个现值必须是在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得到市场的承认和接受,才可确定为公允价值。某个个体计量的现值尽管自认为是最优估计,但反映的只是个体计量对象的预期价值,市场对计量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一致估计形成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公允价值是比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单个估计更公平的计量。
(3)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为达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近似地作为公允价值计量。
三、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
1、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商品的价值不是一个定数,而是一个变数,它会随着商品的流通过程,不断地转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得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但企业超消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状态下进行。反过来,当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何时耗费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计量,则计量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在正常状态下进行。
2、公允价值计量符合配比要求。
会计配比原则一般有两层含义: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即某一时间的收入必须与某一时间的成本、费用相配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即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具有经济内容和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我认为仅把配比原则理解为这两方面的含义是不够的。它应有更广泛的理解。目前,收入和成本费用都采用货币计量,但在计量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成本费用也应当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