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信息披露概述 1
(一)信息披露的定义 1
(二)信息披露的途径 1
(三)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1
二、信息披露现状 1
(一)制度框架不够健全 1
(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1
(二)社会监督乏力 2
(三)违规数量日益增多 2
三、人人公司概况 2
(一)公司发展历程 2
(二)公司产品与服务 3
三、公司股权结构变动 3
(一)董事会成员及高管持股变动情况 3
(二)主要机构股东持股变动情况 3
(三)营业收入构成 4
四、人人公司上市融资成本分析 6
(一)上市融资成本分析 6
(二)股权融资成本分析 6
五、人人公司上市融资存在的问题 6
(一)上市成本较高 6
(二)估值过高而缺乏稳定盈利模式 7
(三)信息披露不规范 7
六、改进措施及建议 7
(一)针对中小互联网公司 7
1. 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及融资需要,理性对待上市 7
2.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8
(二)针对市场监管者 8
1. 加强监管力度,健全国内资本市场 8
2. 拓宽金融市场融资渠道 8
参考文献 10
一、信息披露概述
(一)信息披露的定义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公众公司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阅读各类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作为投资抉择的主要依据。
(二)信息披露的途径
信息披露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进行披露的行为。信息披露的方式在理论上有三种方式:
(1)经验证后正式签署;
(2)依规定程序公开刊登或送达;
(3)向有关部门履行注册备案手续。
(三)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在现代资本市场中,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家拥有更多外部投资者所不知道的内部信息,当投资者向企业投资时,由于存在信息之间的差异,投资者不能区分企业的好坏,只能以平均水平对企业进行估价,只要柠檬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资本市场就会高估低价值企业,而低估高价值企业(Akerlof ,1970)。当投资者向企业投资后,由于投资者和企业家的目标不同,企业家不可能完全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要求行事,代理冲突问题出现。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阻碍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披露在缓解这些问题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信息披露现状
需要更多免费论文请点击进入专业论文网站查找
幼儿教育论文网 http://www.yrlunwen.cn 教育论文网 http://www.jyLunwen.top 会计论文网 http://www.kjLunwen.top 电气工程论文网 http://www.dqLunwen.top 法律论文网 http://www.fyLunwen.top 工程管理论文网 http://www.gcLunwen.top 工商管理论文网 http://www.gsLunwen.top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http://www.hyLunwen.top 计算机论文网 http://www.jsjLw.top 金融论文网 http://www.jrLunwen.top 人力资源论文网 http://www.rLzyLw.top 市场营销论文网 http://www.scyxLw.top 小学教育论文网 http://www.xxjyLw.top 行政管理论文网 http://www.xzLunwen.top 行机械设计论文网 http://www.jixielw.top 论文同学网 http://www.lunwentongxue.com 论文下载网 http://www.lunwentongxue.cn
(一)制度框架不够健全
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对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当中。此外,还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暂行办法》、《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等部门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这些法律法规都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地规制和惩罚虚假陈述行为。
(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不科学,一方面,这些评价指标不能
真正反映出公司的真实业绩;另一方面,这些业绩评价指标很容易被上市公司
“虚构创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业绩评价指标不合理
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这些指标过于简单,很容易被
上市公司操纵。
2.业绩评价偏重结果
由于我们对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促进了短期行为、会计造假等一系 列失态运作的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由于监管部门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配股生命线这一-财务指标上,而并不十分重视达到这一生命线的程序或过程。这就使得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不以牺牲“程序理性”去尽力迎合评价者对“结果理性”的要求,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合理的关联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以及资产剥离等种种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社会监督乏力
1.审计的独立性不足
社会监督的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形式上审计的委托方是股东大会,但实际上是公司管理者为了应付“年报审计”的规定而聘任册会计师来审计自己。在此情况下,内部人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查自身,无疑使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削弱。另外,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偏小使其在经济上对客户依赖,也就很容易被由内部人控制的客户所收买,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独立性缺失,难以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欠佳。国内不少审计执业人员在指导思想上往往过分偏重实务操作,忽视自身理论涵养的培养。各会计师事务所对后续教育又往往不够重视,培训资金投入不足,从而使得不少审计执业人员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职业胜任能力不足。由于信誉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机会主义行为严重,不少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薄。
(三)违规数量日益增多
根据证监会在2018年上半年立案调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数量同比增50%。证监会稽查部门按照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工作方针,坚持“精准立案、精准查处、精准打击”的原则,始终把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误导性陈述等各类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作为稽查执法的重点。上半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39件,同比增长50%;办结17件,其中查实16件,成案率94%。
三、人人公司概况
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