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上市公司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披露进行阐述,分析了上市公司是否有动力进行信息披露;然后,从降低投资者预计风险和提高股票流动性两方面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一)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动因
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投资者之间所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这一现象在证券市场中非常常见。
第一,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两者所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相对于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所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在信息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投资者在此方面就明显处于下风,所获取的信息基本上都是依靠上市公司对外发布的各类信息面对其进行认识。如果公司对外发布信息量少,那么存在作弊的可能性就更高一些,于是加大了投资者的辨识难度。基于逆向选择思想进行分析,投资者一般会根据经营状况差的上市公司的标准决定股票价格并做出效益预测,不言而喻,经营状况好的公司是无法认可投资者所提出的价格。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就此形成,导致市场资源分配不科学,最终导致整个证券市场处于病态或者瘫痪状态。
第二,投资者们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根据信息掌握度来看,投资者能够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信息了解的投资者,另一类是对信息不了解的投资者,诸如:通常在一个企业中,大股东获取的信息量要远远超过小股东掌握的信息量。当这两种投资者展开合作时,很明显对信息了解的投资者处于交易优势地位。所以两者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对于信息不了解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公平的合作。正是因为信息量掌握度不同的缘故,市场上滋生了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效率,甚至导致市场的失灵。
无论是公司与投资者之间还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都会产生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对公司或大股东来说,质量高的公司不能获得与其质量相符的高价格。对社会来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质量下降,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为了防止小股东"用脚投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质量,质量好的公司就有动力自愿披露更多的好信息,以便和质量差的公司相区别,使投资者能够给一个与其质量相当的价格。国家监管也会强制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以提高市场效率和质量,实现社会自愿的最优配置。
(二)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上市公司有动机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会在资本市场上产生效应,资本成本作为其经济后果之一,必然受到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股权融资成本作为构成资本成本主要因素之一同样会受到信息披露的影响。信息披露对融资成本产生作用的表现方式为:一是减少投资者评估风险;二是增强股票的市场流动速度。
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下,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与回报率往往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投资者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越高,不确定性因素越多,他们所期望的收益回报就会越高。前文已经提到过,上市公司可以借助信息披露平台对外公布准确度高、客观性强、权威而全面的信息,以此来对外表达公司的融资愿望并且体现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换言之,投资者根据公司对外发布的信息,能够看到非常明朗的发展前景,不断减少所面临的风险系数,于是对未来股票收益率的期望也就不是很高,从而导致融资成本减少。当时如果公司对外发布的信息时效性差、质量水平低,那么投资者所接收到的信号更多集中于收益的未知性,如果此类未知性无法借助其他手段进行分担,投资者就会向公司提出更多的经济补偿,最终导致公司资本成本持续上升。所以,总体而言,高水平的信息披露质量能够降低投资者的预估风险,投资收益也会有所下降,那么最终导致融资成本出现下降趋势。
除了估计风险外,投资者在投资时还需要考虑流动性因素,这是因为投资者投资每一类金融项目而得到的回报皆是依靠较强流动性的资本市场而形成的。流动性就是指的是买进股票和卖出股票之间的差价。差价值愈高就表示流动性越低。如果投资者买进差价比较高的股票,他们需要另行支付交易成本,所以他们对回报收益的期望就会增高,进而导致融资成本的升高。这个时候,对外发布准确度高、全面及时的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司内部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能够促进交易差价的减少,推动股票流动速度的加快,最终使得融资成本减少。
四、信息披露案例分析--以华发集团为例
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