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通俗讲就是能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一切事物。彼得圣吉谈到企业创新时做了辨析,当一个新的构想在实验室被证实可行的时候,工程师称之为“发明”(invention),只有当它能够以适当的规模和切合实际的成本,稳定地加以重复生产的时候,这个构想才成为一项“创新”(innovation)。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并不是靠管理,管理只能提供自由竞争中的生存优势,但不能带来超额利润。超额利润至少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垄断,还有一种是创新。同样产生超额利润,垄断与创新区别巨大,创新促进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提高,激发新需求,而垄断则抑制需求,浪费资源,这也是全世界反垄断的原因。
但企业创新之路是艰难的,一方面要求能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又要经得起管理运营考验,即能够以适当规模和成本,稳定的重复生产运营。这导致创新不是时时都有,不仅靠能力,还要靠一定机遇。世界很多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都在研究如何建立企业创新机制。如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体系--发现、纠错、成长,还有不以创新见长的日本企业索尼和松下等,也在探索保持创新的方法-逆向思维创新法等。
(三)、管理与创新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很多人很容易把管理和创新对立起来,将两者作为矛盾体讨论。认为过多的管理会抑制创新。其实,经不起管理运营现实考验的创新都是伪创新。甚至,保持创新机制的学习型组织,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机制。管理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管理是企业存在的本质,离开管理谈创新,都是“扯淡”。
因此,将管理与创新的关系简析如下:
1、管理保障了当前资源的最优产品增值,但不能带来超额利润;创新带来超额利润,但不能增加企业运营能力。用经济学供需曲线理论描述,就是管理可以改变供给曲线(实现量价最优增值),而创新不仅改变供给曲线,还可以改变需求曲线(激发新生需求)。
2、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管理是万万不能的;创新总是万能的,但万能事物总是稀缺的。因为:管理靠能力,不靠机遇;创新靠能力,也靠机遇。
3、管理是常态,创新是变态。活下去靠管理,活得好靠创新。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管理与创新背景与环境
2016年,企业所面临的管理与创新背景与环境变化至少包括如下四方面:
(一)移动互联技术及生活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与通讯工具逐步发达与便利,正深刻的提升和改变这消费模式。近20年来,互联网工具不断发展,“互联网+”概念深入人心,互联网消费在社会消费总额中比重逐年增加。以消费模式变化而言,举个最新例子,2016年淘宝“天猫”双十一销售过千亿,而手机等移动端销售额占比82.42%。
(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的升级换代
1、经济增长逐年放缓,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2015年中国GDP为676708亿人民币,增长率6.9%,而2016年预测GDP增速为6.5%左右。经济对房地产依赖度预计将逐步减少,但未来几年对房地产稳定策略也可能使经济逐步走上通胀及人民币贬值的道路。
2、“互联网+产业链”、“产业链+互联网”、“智能互联”、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均是目前各产业所面临的升级转型大方向,更是创新发展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