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三、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利益兼顾原则
企业的利益主体主要有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应该全面有效地兼顾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并努力使每一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都能持续不断地达到最大化。
(二)计量可靠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应能被可靠地计量和有效地控制。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才变得具体化,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进行考核和评价。否则,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就会变得虚化而失去意义。
(三)有效控制原则
只有能够有效控制,最优目标才可能通过公司的努力而达到。如果把不可控的目标确定为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那这个目标就成为无法实现的虚幻,对公司财务管理将会遗患无穷。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应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应该能够克服经营上只顾[前、分配上分尽的短期行为,使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都能够做到长短结合、有效兼顾,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
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一)理论依据
1.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所有权主体并不仅仅是股东,而应拓展为出资者、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用户等利益相关者。企业的财务行为与关系应围绕着相关利益集团的不同要求展开,并最终达到利益相关者权益增加的目的。由此,可得出企业财务目标应是相关者权益最大化。
2.衡量指标。相关者利益持续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可用以下五类指标体系表示:(1)投资人利益持续最大化衡量指标,可以用净资产(或股东权益,下同)保值增值率、净资产利润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股利、每股市价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来计量。(2)债权人利益持续最大化衡量指标,可以用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率、利息保障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债务到期偿还率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来计量。(3)经营者和职工利益持续最大化衡量指标,可以用薪金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薪金占营业成本的比率、薪金占公司增加值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营业成本增长率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公司增加值增长率的比率、薪金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比率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来计量。(4)政府利益持续最大化衡量指标,可以用税费违规率、税费完成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社会保障完成率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来计量。(5)社会公众利益持续最大化衡量指标,可以用环境保护、劳动监察、技术监督、劳动保护、生产安全、售后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应指标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来计量。
3.社会责任问题。从传统经济学意义考虑,企业仅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永恒主题,它没有责任、义务去完成本应由政府或社会完成的工作,其行为只要不违法,以何种手段、方式去追求利润都可以。但是,现在这种观念受到了挑战。现代社会商品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间相互依赖程度前所未有,社会信用的程度对经济影响加剧,这些变化可概括为“在现代社会,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不再是个体行为,都可能对社会、整体经济产生影响”。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仅以追求利润作为终极目标显得过于狭隘和自私,而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企业在经营中,特别是在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投资人、企业本身的利益外,还应适当考虑与企业有关系的其他群体及社会的利益;除了要考虑其行为对自身是否有利外,还应考虑对他人的影响,如是否会造成公害、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企业在决策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这本身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否则,企业也许会得益一时,但却给企业的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3.国外现状。我国已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遇到难题,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但同时一定要清楚他们的环境,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财务目标的确定与特定的环境密切相关。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两大财务管理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证券市场上的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银行业上的模式。在美国,股东在财务决策中起主导作用,使得财务经理非常重视股东利益,因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成为企业财务的目标。在日本,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在企业财务决策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财务决策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此,企业财务目标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能仅考虑股东的利益。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我国企业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要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因此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为我国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自身国情。
(二)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点。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并不是指忽略投资人的利益,而是兼顾包括投资人在内的各方相关者的利益,在使投资人利益持续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其他相关者利益持续达到最大化。也就是将企业财富这块“蛋糕”做到最大的同时,保证每一个相关者所分到的“蛋糕”最大。它的显著优点是:(1)更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2)能创造与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投资人;(3)它关心本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4)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凡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5)真正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有较高的投入,不断通过推出新产品来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6)讲究信誉,注重企业形象塑造与宣传;(7)关心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等。
(三)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基本原则。“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符合四项原则的要求。第一,各方利益的兼顾性。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是一个很综合的目标,涉及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的利益。第二,各方利益的可计量与可控制性。把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最大化确定为最优目标,能满足公司财务管理最优目标的可计量性要求。投资人利益可以用净资产(或股东权益,下同)保值增值率、净资产利润率等指标来计量。债权人利益可以用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等指标来计量。经营者利益可以用薪金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薪金占营业成本的比率等指标来计量。政府利益可以用税费违规率、税费完成率等指标来计量。社会公众利益可以用环境保护、劳动监察等指标来计量。特别指出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利益也是社会公众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也是政府利益,两者是不能分开的。这些指标不仅具有可计量性,而且都可通过公司的财务活动来加以有效控制,符合最优目标的有效控制原则。第三,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性。公司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如忽视投资人利益,其可能会撤换经营者(即使不撤换,也会激化投资人与经营者间的代理问题,加大代理成本),甚至投资人可能会撤走或转移投资,使公司不复存在。如忽视债权人利益,公司的债权人可能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利益,使公司陷入诉讼的泥潭,从而未来融资活动将陷入困境。如忽视经营者的利益,公司很难调动其积极性,留不住、引不来优秀的经营者。如忽视政府利益,公司可能会遭到政府的行政处罚或法律制裁。如忽视社会公众利益,公司也可能遭到政府的行政处罚或法律制裁,同时还会遭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和抵制。这些都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导致公司的衰败。所以,只有把各方利益最大化确立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并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努力兼顾、协调和平衡各方的利益,使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和社会公众都能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各自最大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应该是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9)
[2]丁玉影著.财务管理目标及相关性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3] 罗伯特.C.希金斯 (Robert C.Higgins)著财务管理分析(第8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明亮.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途径.统计与决策,2005年10S期
[5] 袁吉春.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中国商界,2009,(9)
[6] 王红锦.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7]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J].财会月刊,2000(04):2-7.
[8]张春颖编著.财务管理学[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9]俞雪华,王雪珍,滕青编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0] 罗欣.《财会研究》.2010
[11] 吴要毛. 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如何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3):20-21.
[12] 冯星. 对财务管理目标中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认识[J]. 知识经济,2008(05):102-103.
[13] 郭晓华. 产权理论分析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3(22):6-7.
[14] 刘巧英.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05(01):24-25.
[15] 邢颖.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 商业研究,2003(03):124-126.
[16] 王鸣.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取向[J]. 科技资讯,2008(04):176.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