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推行政府采购,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开展资产定期清查等,成效明显。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仍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
1、账面与实有资产不符
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该市有关单位占用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的现象。如房屋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的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对于一些已报废、淘汰处置的资产也不及时办理核销手续,久而久之,导致账账、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在2007年上半年对市本级事业单位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中(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对338户事业单位的清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共有40户和109户单位存在资产盘盈或资产损失现象,分别占清查统计样本的12%和32%。个别单位的账外游离资产甚至超过了账面资产,原因主要系部分单位对于房屋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通过行政手段调入的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对于一些已报废、淘汰处置的资产也不办理核销手续。总的来说,资产购置一一资产使用一一资产处置的这条管理链条的若干环节出现断裂,最终导致账实不符,存量不清。
2、资产配置不公且使用不均
固定资产、办公用房、车辆等国有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仍较突出。所有部门(单位)的固定资产人均占有数为24.18万元,均线以上的部门(单位)共有21户,占调研统计样本的23%,而这部分部门(单位)的固定资产总数达到了19.70亿,占市本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数43.41亿的45%;均线以下的部门(单位)共有70户,占调研统计样本的77%,而这部分部门(单位)的固定资产总数只有23.71亿,仅占市本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总数43.41亿的55%,固定资产的部门集聚效应比较显著,呈现较为明显的“二八”现象。办公用房方面,人均办公用房同样存在部门分配不均现象,高档次部门(单位)的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要远远大于低档次的部门(单位)。车辆方面,明显呈现出一种资产集中利用效应,50人以下的单位车辆每百人占有量为15辆,50至100人的单位车辆每百人占有量为8.6辆,100人以上的单位车辆每百人占有量为6辆,但各个样本分类内部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50人以下单位和100人以上单位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此外,车辆等资产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闲置效应,在车辆使用上,一些单位的有些车辆每天除了接送通勤,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停在单位,而这些车辆的保险费、维修费和司机的工资福利等费用却都必须照常开支。通过对清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这种闲置现象在人少车少、人少车多的部门(单位)中比较明显,因此需要建立车辆等交通工具的调剂库制度。
3、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有些单位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目前该市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闲置与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是部分办公用房闲置或出租,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不高;二是部分专业化设备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三是由于决策失误导致部分设备购置后无法使用,造成资产浪费。资产使用缺乏评估与监督,存量资产与预算管理脱节,许多单位存在大量闲置资产。从资产与预算的关系看,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但是,由于目前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与单位预算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单位只顾要钱、不想节支,只顾花钱、不问效益,只重购置、不重管理,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存在条块分割,事业单位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域设置,分部门管理,资产为部门所有,部门间共享程度低,利用率不高,资源短缺与资源闲置并存。
4、国有资产处置混乱
个别单位存在以下几方面情况:一是擅自改变资产的产权关系,将国有资产划转给企业或实体,逐步变为集体和个人所有。如有的企业主管部门在兴办实体时将单位资产无偿划给企业,经改制后都变为个人资产。二是擅自将国有资产为企业担保和抵押,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三是把国有资产当作部门资产,不经财政、国资管理部门的批准,应经评估处理的资产不经评估,随意划转,随意变卖。
5、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作比较混乱。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行政事业资产是指在非生产流通领域占用的、不投入或不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的资产;经营性行政事业资产是指在生产流通领域占用、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并用于为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资产,它通过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来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其使用单位要依靠资产经营收益来支付各种经营活动费用。简称为“非转经”)进行管理,是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市非转经活动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非转经”后产权归属不清,出现了实际上的所有权管理虚位,无人对资产经营者加以监管,无人向经营者追索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二是“非转经”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作为经营性资产其价值补偿主要是在营运中通过计提折旧来实现,大部分非转经固定资产在营运中不提或少提折旧。三是“非转经”后资产的运营效益低下。由于“非转经”后其经营收益都在预算管理之外,财务监督滞后,大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致使许多“非转经”单位出现“三高一低”现象,即工资高、费用高、成本高、效益低。四是收益分配中严重向个人倾斜,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经费不足的初衷。
(二)绍兴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绍兴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与其思想认识、管理手段等自身工作状况有关,但主要还是与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不完备密不可分,总体看,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绍兴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看我省改进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